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明:开局万历找上门 > 第322节 运筹帷幄的万历帝

第322节 运筹帷幄的万历帝

之役再说”的结果。

就在明政府内部吵得鸡飞狗跳时,高丽国王李昖又派来了使者,声泪俱下地提出最后的请求:如果天朝上国不愿出兵援救高丽,可否让高丽王室“渡江内附”?

所谓“渡江内附”,就是在华夏境内流亡当难民的意思。没办法,李昖已经逃得没地方让他继续逃了,此时的他正在鸭绿江南岸瑟瑟发抖,没有明政府的允许,他不可以擅自进入明国境内,在这个时候倭军要是追杀过来,他就只能跳江或学楚霸王了。

见到明国辽东巡抚郝杰时,李昖十分激动地说道:“与其死于贼手,无宁死于父母之国。”

必须称赞,李昖这位高丽王虽然颟顸暗弱,但对大明、对华夏的这份恭敬之心还是十分值得肯定的,他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与其死在倭人的手里,还不如死在被我视为父母之国的华夏的境内。

听到李昖这话,郝巡抚非常感动,然后告诉李昖:你可以渡过鸭绿江进入辽东境内避难,不过呢,辽东穷苦、条件拮据、养不起太多的外人,所以啊,你带过来的人不能超过一百个。

一听这话,李昖立刻不干了:我好歹是个国王啊,就带一百个手下?洗衣做饭都不够啊!

双方讨价还价半天,最后达成一项折中方案:辽**军支援一大批钱粮物资、兵器军械给李昖,让他收拢部队、招募勇士死守他此时所在的位于鸭绿江边的义州,先稳住阵脚再说,等万历帝决定到底出不出兵,如果义州也沦陷了,“你要么带一百人过来避难,要么跳江吧”。

已经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的李昖接受了这个方案。

支援李昖的人不是郝巡抚,而是辽东李家,李家这么做肯定不是擅作主张,而是万历帝下达的密令。

要不要出兵抗倭援高,万历帝心里当然早有决定,但光有决定没有理由是不够的,他可不想对申首辅等人实话实说“援助高丽不是为了保护高丽,而是趁机把倭国军队消灭在高丽,从而便于下一步登陆倭国、打败倭国、征服倭国,因为倭国有很多大银矿”,他要是把这个目前只有他和夏华知道的“绝密计划”说出来,首先,申首辅等人肯定要怒喷他“穷兵黩武、好大喜功”外加“违反祖制”——朱元璋当年把高丽、倭国等十五个华夏周边国家宣布为“不征之国”,不允许后代出兵征讨——其次,得知倭国有大把银子的申首辅等人肯定会把财务报表编到起码二十年后,他们会一个比一个更积极、更热心地“帮”万历帝出谋划策怎么花倭国的银子,那万历帝还怎么把倭国的银子装进他的私人小金库?他在新安市舶司这件事上已经吸取了教训:有银子,千万别让那帮老家伙知道,否则他们会蜂拥而上“帮”你花光光。

于是,万历帝不动声色地看申首辅、石尚书等人扯皮吵架,同时在暗中进行周密的部署。原先历史上,明军在正式发兵高丽后首战失利,因为第一批明军只有几千人,兵力严重不足,加上统军的辽东副总兵祖承训草率轻敌、高丽方面提供的情报又严重失误等,最终导致这批明军在试图长途奔袭平壤时遭伏战败,损失很大,如今,明军没有那么做,因为就连万历帝都知道,“高丽境内的倭军有十多万之众,后续还有一二十万”。

万历帝一方面进行着部署、密令李如松等辽东边军主将做好越充足越好的准备,一方面在等,等西北的捷报。

五月中下旬,宁夏战场上发生新的重大变化:犹豫观望了十多日后,套蒙多罗土蛮部等部落联合发兵四万,南下参战增援叛军。

“好!”接到报告的哱拜激动振奋不已,“决胜的时刻来了!告诉著力兔,暂时不要越过乌海,在乌海一带游荡即可,帮我们牵制和吸引越多越好的官军,等我这边得手再发动全面进攻便可一战而胜!”毕竟统军领兵多年,又打了不少仗,所以哱拜并不是只知蛮干的武夫,他是懂得兵法韬略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