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明:开局万历找上门 > 第342节 西南也不稳了

第342节 西南也不稳了

沈惟敬好整以暇地呵呵笑道:“夏大人的意思是…咱们可以秘密合作演戏给丰臣秀吉看,只要你配合,高丽战场上的大明王师就不会对你的第一军团发动真正的攻击,如此,你就能保存实力。”他稍微顿了一下,显得十分推心置腹地道,“小西将军,我知道,你是一个武将、武士,必须对主上保持忠诚,然而,你对丰臣秀吉继续保持忠诚已经没有意义了,丰臣秀吉正在自掘坟墓,你继续忠于他只会让小西家给他陪葬。你如果非要冥顽不灵地忠于丰臣秀吉,我大明王师也无所谓,大不了把你连同加藤清正等人一起消灭掉。忠于丰臣秀吉,死路一条,灵活变通,可以保住你的家族。”

如果坐在沈惟敬对面的是加藤清正那种“真正的武士”,早就暴跳如雷、当场一刀砍了沈惟敬了,但坐在沈惟敬对面的是小西行长,他虽然也是武将、武士,但在骨子里是个商人,既是整天跟钱打交道、对钱最感兴趣的商人,自然更在乎自家切身利益而不是什么忠诚道义。

说到万历明倭高丽战争,就绕不开沈惟敬这个人,此人十分“奇特”,历史上,明政府在砍了他后对他的盖棺定论是“市井恶棍”,妥妥的反派角色一枚,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不妨仔细梳理沈惟敬在明倭高丽战争中干的事:战争开始,倭军横扫席卷高丽,明国高层们下定决心抗倭援高,无奈大军还没有调动集结完毕,后勤粮草辎重物资也没有准备好,需要对倭军实施缓兵之计以拖延时间,肩负这项任务的就是沈惟敬,他靠着三寸不烂之舌成功地糊弄住了高丽君臣,令其人心大定,也糊弄住了小西行长等倭军将领,令其摇摆不定,从而给明军争取到了宝贵的战备时间,无疑,他对国家是有功的。

可能是第一次忽悠大获成功让沈惟敬昏了头,也可能是有着一些不为人知的隐情内幕,他的第二次忽悠完全玩砸了,明倭两军在高丽战场上打了一阵子后,倭军发现自己想要打败明军、进兵明国完全是痴人说梦,明军也发现倭军有点难啃,于是,双方再次展开议和谈判,奔走在明倭两国之间的沈惟敬发现万历帝和丰臣秀吉开出的条件“相差极大”,根本不可能谈拢,夸下海口、骑虎难下的他开弓没有回头箭,无可奈何或有着某些深层原因的他索性“要么不忽悠,要么就忽悠到底”,对丰臣秀吉说“万历帝把你的条件都答应了”,对万历帝说“丰臣秀吉把你的条件都答应了”,从而换来双方的“皆大欢喜”。

可是,纸里怎么包得住火呢?很快,沈惟敬的跨国大骗局就被事实拆穿了,明倭再度开战,沈惟敬被抓入大牢,最终被斩首示众。

明政府把沈惟敬定性为“市井恶棍”显然是有失公允,沈惟敬其实是忠良之后,当年,他的父亲参加过东南抗倭战役,还曾英勇地救过东南总督胡宗宪。在第一次出使高丽、接触倭军高层时,沈惟敬的表现是可圈可点的,他不卑不亢、巧舌如簧,圆满地完成任务,须知,这项任务是可能要掉脑袋的,他敢于挺身而出,深入龙潭虎穴,如果说他此举只是为了牟取私利或沽名钓誉,未免太主观了,倭人对他评价很高,小西行长夸赞过他,他在去倭国本土出使时见到了丰臣秀吉本人,丰臣秀吉也曾称赞他“猛将”,他后来之所以把事情办得一塌糊涂,要么是他得意忘形、忘乎所以了,要么是存在某些已经湮灭在历史尘埃中的深层原因。

沈惟敬能把明倭两国高层都忽悠得团团转,仅靠他一个人是做不到的,倭国那边有人一直配合他,谁呢?就是小西行长。

对丰臣秀吉,小西行长是忠诚的,但对丰臣秀吉发动的这场战争,他又是非常反对的,他在高丽战场上为丰臣秀吉打仗只是一种身不由己。历史上,为阻止战争,小西行长在战前、战争期间多次向明高泄露军情机密,又跟沈惟敬串通起来“唱双簧”欺骗万历帝和丰臣秀吉。由此可见,小西行长绝不是那种脑子里一根筋的“纯粹的倭国武士”,他是个懂得灵活变通、见风使舵、明哲保身的“识时务者”。

听完沈惟敬的话,小西行长并没有沉吟太久,因为很多事他已经悄悄地思考很多遍了,他深深地吸口气,声音不高但很郑重地道:“如果夏大人能以诚待我,我也会以诚待夏大人。”

沈惟敬喜不自禁:“如此,甚好!甚好!小西将军你大可放心,这种事就跟做生意一样,讲诚信才能做得长久、做大做强。小西将军你言而有信,夏大人也必会一诺千金、一言九鼎。”

小西行长已经知道这一切的幕后“操盘手”是夏华,李旦也好沈惟敬也好,都是夏华的人,对此,他心里一直存在一个疑惑:“沈大人,我知夏大人是明国的状元和驸马、大明皇帝的妹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