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明:开局万历找上门 > 第345节 汉满一家

第345节 汉满一家

“舒尔哈齐是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的三弟,”李建业介绍道,“他代兄进京是为通过我爷爷的关系向皇上主动请缨建州女真出兵援助高丽。”

夏华干笑一声:“努尔哈赤可真是赤胆忠心哪!”

“那当然!”李建业颇为得意地道,“建州女真在我爷爷、我父亲麾下向来是忠心不二。”

夏华嘴角再次抽了抽。

历史上明倭开战,大明的好几个小弟都毛遂自荐要出兵帮衬大哥,包括暹罗王纳黎萱、播州土司杨应龙…还有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另外,明政府高层曾有人建议联系葡萄牙人、西班牙人,鼓动他们去打倭人,好让明朝坐收渔翁之利,但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都不是傻瓜,都对明政府漫天要价,加上他们都有一堆破事缠身,所以没蹚东方的这遭浑水。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场明倭高丽战争其实是一场“国际战争”。

历史是很魔幻的,二十多年后,“努尔哈赤”这个名字简直就是明朝的噩梦,但在眼下,努尔哈赤是什么人呢?嗯,大明的忠臣良将、李家的一个马仔。努尔哈赤此时当着明朝的官,时任建州左卫都指挥使、都督佥事、龙虎将军,特别是第三个头衔,跟秦良玉当的是一样的。

历史上的后金第一位大汗、清朝的实际奠基者努尔哈赤为什么眼下是这个身份和处境呢?事情是这样的:关外包括后世的东北和外东北此时都是明朝的正式领土,属于明朝疆域,但跟西南很多地方一样,明政府对当地的实际控制力是比较薄弱的,只是在名义上拥有当地,当地人多为少民,汉民不占主体,这些少民就跟蒙古人一样,内部分裂为一大堆部落、派系、支脉什么的,整天打来打去,明政府乐得坐山观虎斗外加“挑拨离间、煽风点火、火上浇油”,这就是俗套但很有效的“以夷制夷”。关外就是这么一个情况,名义上属于明政府,但却是当地少民的地盘,明政府以夷制夷,挑选听话的少民领袖授予官职,坐视他们内部打来打去。

努尔哈赤能当上明朝的建州左卫都指挥使、都督佥事、龙虎将军,便是因为他“听话”。

辽东女真此时可分为三大部: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三部里,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主要分布在东北,东海女真主要分布在更北的外东北。眼下的建州女真首领是努尔哈赤,他已基本上统一建州女真,正积极地征伐海西女真,试图吞并对方,最后再吞并东海女真,从而完成女真的全面统一。

努尔哈赤是关外少民领袖,李家是朝廷坐镇辽东的封疆大吏,双方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关系,并且,李家和努尔哈赤关系还非常“亲密”。

这是怎么回事呢?事情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李成梁在镇守辽东期间对当地少民采取恩威并济的办法,臣服者,与之和平往来、商贸互市,不臣服者,打,同时对少民内部进行分化瓦解、扶弱击强等手段,让他们互相牵制、内斗内耗。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都是亲近明朝的女真人,被李成梁安排安插在不听话的女真部落里当卧底,没想到此二人在明军发兵征讨那个部落时不幸被明军误杀了,事后,李成梁感到很愧疚,便为努尔哈赤向朝廷申请了一大堆封赏,包括财物和官位,从而让努尔哈赤名正言顺地一步一步地成为建州女真的首领。

努尔哈赤在失去祖父和父亲时,年龄还小,李成梁便收养了他,相当于李家的家仆或家丁,甚至被李成梁视为养子、亲子,他还在李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等教育”,学会了汉语汉字,读到了很多兵书史书等,思想、学识、见识都得到空前的提升。对李成梁,努尔哈赤是充满感激和敬畏的,历史上的他在李成梁死后才敢造反。

李成梁是明朝后期名将,也是一个充满争议性的人,其中一点就是他养大了努尔哈赤,最终给明朝养虎为患,努尔哈赤后来形成气候跟他的偏袒包庇不无关系。

但这起码是二十年后的事了,眼下,李成梁还活着,李家的下一代家主李如松也活着,努尔哈赤或许跟哱拜、杨应龙一样暗怀有不臣之心,却万万不敢轻举妄动,因为此时的李家灭了他是轻而易举的。

虽然努尔哈赤对明朝来说是个巨大的隐患,但夏华是不会对他“暗下杀手”的,一来,这会破坏民族-团结,汉蒙一家,汉满也一家,就像在宁夏之役中不对套蒙穷追猛打、赶尽杀绝一样,夏华从来不是一个大汉-族-主义者,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华夏而不是为了明朝,二来,努尔哈赤现在很“老实”,可以让他为国出力,三来,努尔哈赤造反是二十年后的事,二十年的时间,足够夏华把努尔哈赤从“造反者”改造成“精忠报国的少数民族籍忠臣良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