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位不低,看在夏华的面子上,加上此二人一个是榜眼一个是探花,李如松不可能让他们当个普通的把总,两人的部队都是精锐,一个是骑兵营,清一色的辽东铁骑,一个是火器营,清一色的火枪火炮,并且装备都是最好。
“终于等到这一天了!”再见夏华,袁可立和孙承宗都大发感慨、喜不自禁。
夏华爽然一笑:“是啊!这一天终于到了!”
袁可立和孙承宗一起对夏华赞不绝口:“公玉兄,你真乃神人也!我们对你佩服得心服口服、五体投地啊!这场高丽战争跟你当初预料的几乎是分毫不差!”
夏华意气风发:“那就让我们一起抓住上天赐予的机会,展开腾飞吧!”
考虑到要打倭军一个措手不及,所以渡江进入高丽的明军尽量保持着低调,没有大张旗鼓,不但没进入义州城,甚至都没在义州城外进行集结,而是在较远的荒山野岭安营扎寨,在明方要求下,高丽方也没有给宋应昌、李如松等人举行盛大隆重热烈的欢迎仪式和接风宴,一切都不显山不露水。
李昖行宫主殿的一间偏厅里,明高双方高层展开了会议,参会的有六人,分别是李昖、柳成龙、高丽都元-帅即高丽全国军队总司-令金命元、宋应昌、李如松、夏华。人数非常少,因为需要对会议内容进行严格保密。
简短的客套话后,夏华充当了会议主持人:“大明王师进入高丽后的第一场仗毫无疑问就是收复平壤,平壤的倭军共有两个军团,正是小西行长的第一军团和丰臣秀胜的第九军团,合计约二万九千兵力,一旦平壤遭到攻击,最近最快能进行驰援的倭军是黄海道境内的黑田长政的第三军团,该军团约一万二千兵力,如果战事不超过半个月,倭军另外六个军团都会无法驰援平壤。”
柳成龙道:“倭军这三个军团总计四万余兵力,又是据城死守,天朝大军即便武威无敌,亦不可掉以轻心呀!”
“柳大人多虑了。”夏华笑道,“根据可靠情报,倭军这三个军团里,第一军团指挥官小西行长其实比较消极厌战,对战争前景甚感悲观,我敢断言,平壤战役一打,他见势不妙,很快就会率部弃城而逃,不会跟我军死打硬拼。”
宋应昌和李如松露出心照不宣的表情,小西行长跟夏华达成“密约”,高丽人是不知道,他们都是知道一些内情的。
李昖兴奋地道:“如此说来,只要天朝大军一进攻平壤城,小西行长就会率部弃城而逃,而丰臣秀胜眼看小西行长逃之夭夭,十有八-九会跟着一起逃跑,那么,平壤城唾手可得啊!”
“非也。”李如松摇头,“殿下,这场仗不是这么打的。我军不但要收复平壤城,还要消灭掉越多越好的倭军!此战,我军会先只用三成力气攻打平壤城,让小西行长和丰臣秀胜向黑田长政求助,让黑田长政有足够时间率部赶来增援,等黑田军团也抵达平壤地区,我军才会全力以赴!小西军团跑了的话,我军就全歼掉丰臣军团和黑田军团,小西军团不跑的话,我军就把这三个倭军军团都给吃掉!”说完,他一拳不轻不重地击打在桌子上,神色间既有坚定和决绝,也有兴奋和期待。
金命元略感不安地道:“李将军,这么打的话,会不会…节外生枝?”他的话说得比较委婉含蓄,但意思很清楚:本来,平壤城有机会轻松收复,明军非要在平壤地区对倭军三个军团展开聚歼战,会不会最终不但没能聚歼倭军,还弄巧成拙地错失了收复平壤城的机会?道理很简单,假如明军包围了倭军三个军团,但啃了半个月却没能啃下,让别的军团的倭军有时间赶来驰援,战局可就没法收场了。
李如松傲然道:“平壤战事一开,半个月内,本督如果没能把平壤城交给你们,那就把本督的项上人头交给你们!”他此话说得非常狂傲,但并非他狂妄傲慢,而是他有着充足的胜算把握和高度的信心。——李如松是备倭总兵官,也是明军的东征提督,所以自称“本督”,他的官职全称是“提督蓟、辽、保、山东军务充防海御倭总兵官”,前面这个“提督”职衔很特殊,自永乐年后,明朝是不会给武将加提督衔的,一般是给文官将帅加衔,比如王阳明就曾加过提督衔平定宁王之乱。
听到李如松做出如此郑重的承诺,李昖、柳成龙、金命元一起心神大定。
宋应昌开口问道:“殿下、柳大人、金大人,驱逐倭寇、光复高丽,我大明王师虽义不容辞,但这更是高丽国自家军队的职责,不知贵国军队能出动多少兵马协助我大明王师收复平壤?”
李昖三人一起露出尴尬表情,金命元神色羞惭地道:“实不相瞒,高丽官军已所剩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