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明军东征部队在高丽西北部跨过鸭绿江**高丽作战时,高丽西南部的全罗道境内,李家寨迎来了加藤军团的第二次全面进攻。
“光州那边,权栗拒绝了我们提出的邀请其部攻击倭军侧后方、袭扰倭军、牵制倭军以支援和配合我军的建议。”战前会议上,率领一支轻骑离开山寨前往别地联络友军帮忙的唐仁槟报告着他的活动结果。倭军虽然在开战后占领了高丽大部分国土,但仅限于重要城市、大城市和交通线,对占领区内的中小城市、集镇、广大乡村的控制力度十分薄弱,这很正常,倭军就十几万人,哪能面面俱到地控制十几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所以倭军占领区内空子很多。
“不出所料。”刘企轻轻一笑,“这老小子对我怀恨在心呢,故意公报私仇、作壁上观,盼着我们被倭军吃掉。”
“但他的副将黄进很赞成我们的主张,反复劝权栗接纳我们的建议,但权栗就是不听。”唐仁槟补充道。
刘企点点头。
同样率领一支轻骑离开山寨的简熙佳说道:“我去晋州那里看了看情况,当地一切稳妥,金时敏得知我们的情况后有意出兵助我们一臂之力,但他兵力不足,出兵恐怕会导致晋州城陷入空虚并被倭军趁虚而入,所以有心无力,我感谢了他的好意并给予了婉拒,他只要继续守好晋州城,就已经帮了我们大忙了。”
刘企再次点点头。
简熙佳说的这个晋州当然不是华夏的晋州,而是同名的、位于全罗道东边庆尚道境内西南部的晋州,此地是交通要地,扼守着从庆尚道进入全罗道的要道,因此,庆尚道境内的倭军想要向西进入全罗道,必须先通过晋州城,晋州城不失守,倭军就没法通过,换而言之,晋州城是全罗道东边的屏障。——加藤清正的第二军团是从咸镜道调头通过黄海道、京畿道、忠清道进入全罗道的。
此时,率领晋州城军民坚守当地的人名叫金时敏,此君在高丽历史上大名鼎鼎,可与李舜臣齐名并称。金时敏是忠清道人氏,自小立志成为一名将军,所以勤练武功、研读兵书,这场战争爆发前一年,他被调到晋州当官,战争爆发后,他领导全城军民死守孤城顽强抵抗倭军,打退了倭军对晋州城的第一次进攻,取得“晋州大捷”。刘企等李家寨高层当然知道晋州城得失的意义,所以曾出手帮助金时敏,无偿赠送了一批兵器军火和粮草物资给金时敏,还派了一批老兵过去帮金时敏训练部下,金时敏十分感激,他领导的晋州抗倭义军与李家寨相当于盟友关系。
历史上的高丽战争期间,高丽军曾打出三场较大的胜仗,被后世高丽人合称“三大捷”,分别是李舜臣指挥的闲山岛大捷、权栗指挥的幸州大捷、金时敏指挥的晋州大捷。此三捷里,李舜臣的闲山岛大捷不必多说,权栗的幸州大捷其实有些名不副实,一来,此战爆发时间是明军进入高丽作战后,明军虽未参加此战,但在客观上帮高丽军牵制住倭军主力并向高丽军提供了很多火器,二来,高丽军虽在此战中获胜,但自身伤亡损失很大,倭军第二次进攻时,高丽军直接弃城撤退了,倒是金时敏的晋州大捷更过硬,因为此战爆发时间是明军进入高丽作战前,当时,高丽全国上下犹如末日到来般,人心惶惶、乱作一团,军队纷纷溃败、国土连连沦丧,金时敏能在这样的情况下率领晋州城军民取得晋州大捷确实很了不起,堪称良将。
“权栗存心隔岸观火,金时敏心有余而力不足,除了这两家,全罗道及周边一带也没什么大规模的义军力量了。”刘企伸个懒腰,“算啦,还是靠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娘家人’吧!”
一旁的王崧站起身,走到墙边的刀架前,上面陈放着一把把倭刀即武士刀。必须承认,倭国拿得出手的好东西虽然不多,但倭刀确实是连华夏也没有的上等兵器,不过,倭军不是人人都有倭刀,只有中高等武士才有,明高两国军人都以得到倭刀为荣誉。随着杀死的倭军中高等武士越来越多,缴获的倭刀越来越多,明军主力和李家寨的军官们人手一把作为佩刀。
王崧看着一把没有**刀鞘的倭刀,只见刀尖在缓缓地滴下水珠,好像杀过人后滴血。
“明天会是一个大雾天。”王崧看向刘企等人。
刘企等人点点头,栾树文道:“算算时间,倭军抓捕的高丽足轻也够多的了,相信他们明天将会发动大进攻。”
“来吧!”刘企冷然道,“加藤清正以为我们的末日要到了,但到底是谁的末日要到了,那可说不准!”他目光炯炯地看向众人,“想要打败这伙倭寇,得先预判他们会使出什么阴招,从而料敌先机,来,大伙儿集思广益、群策群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