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凌晨,不出双方所料,锦城一带大雾铺天盖地,犹如云海笼罩,山寨上的李家寨战兵们和山寨下的倭兵们、高丽足轻们都心知肚明:一场就像这场大雾一样天昏地暗、日月无光的大战即将爆发。
李家寨的防线上,一队队战兵紧握着手里的长枪,蓄势待发。
比起上次的鸳鸯阵,李家寨战斗队这次迎战主要使用的是长枪盾阵。
上次那场大战既让李家寨摸清了倭军的“大雾战术”,也认识到了自身的一些不足之处。刘企、唐仁槟、简熙佳、王崧、栾树文等人在进行战后总结和分析研究时认为,上次大战中,李家寨战斗队打得…有点乱,鸳鸯阵的核心在于阵列里不同位置、使用不同武器的军士们的紧密配合,狼筅掩护盾牌,长枪掩护狼筅,镗钯掩护长枪,敌军靠近三十步时,盾牌兵远程投掷标枪同时镗钯手发射火箭杀伤惊吓敌军,全队趁机冲上前,一寸长一寸强,防止长兵器短用,短兵器也要长用,鸳鸯阵能克制倭寇的倭刀和长矛就在于此,左右不同小阵一样紧密配合,勇者不得进,怯者不得退,一条战线堂堂正正。戚家军之所以能在抗倭战争中战果和战损比例十分悬殊,往往自身伤亡区区数十人却能干掉倭寇几百上千人,就是这样以多打少。
李家寨的高丽战兵们虽然在战前接受了为期半年的严格训练,能组成鸳鸯阵对战倭军,在实战中打得也算不错,但确实达不到戚家军的水平,加上李家寨在上次的大战中老兵伤亡严重,不得不在这次的大战中把大批接受过军事训练、充当预备兵员的少年和青中壮年妇女补入战斗队,在这样的情况下还全面使用鸳鸯阵,显然是墨守成规,必须采取更简单但同样有效的战阵,即长枪盾阵。
对李家寨来说,这次大战跟上次一样,都是防御战,肯定要比进攻战简单很多,参考春秋战国时的做法,恢复盾阵:士兵排成两排,前面用宽大的重盾顶住,后面的长枪从盾牌间隙或盾牌兵头上伸出刺杀敌军,即为长枪盾阵。这个阵法看起来像步兵防御骑兵的刺猬阵,但不完全是,刺猬阵是让骑兵的战马不敢靠近上前,长枪盾阵则是盘踞吐信、听号令声捕杀猎物的毒蛇。
刘企等人已经掌握了倭军的想法:倭军想实现近战,必会急速冲上来,阵型必然散乱,又是硬碰硬,哪怕没被长枪刺中,也撞不翻盾阵,此时,盾阵后的长枪兵们以逸待劳,上刺倭兵咽喉下刺倭兵腰腹,足以顶住倭军的冲击。毫不夸张地说,长枪盾阵在正面对战冷兵器敌军时基本上无敌,只是侧翼会比较薄弱迟缓,而且怕火器和铁锤、大棒、夹刀棍等重兵器,但那是在平原野地上,用于山地防御战时没有这些隐患,因为敌军很难绕到阵列侧翼,高处势能也不足。野战时,倘若敌军骑兵疾突过来,不冲阵,只是抛掷带绳索的铁钩铁骨朵等物,再用力一拉,就能掀翻或毁坏盾阵,那就危险了,但用来固定据点的防御却是再合适不过的。
李家寨战斗队的长枪盾阵以高丽战兵为主体,正面有骨干人员进行指挥,薄弱的侧面由新安军老兵防守。
倭军想要破解长枪盾阵,要么出动骑兵进行破坏,要么使用火炮、火枪轰击,但倭军既骑兵少又难以冲上山,至于火器,倭军有的就是火枪,但倭军的作战思想是“以近身肉搏白刃混战突破李家寨防线”,冷兵器手在前、火枪手在后而不是火枪手在前、冷兵器手在后,并且,倭军火枪手们在大雾中既难以瞄准又开枪会暴露自身位置继而引来李家寨火炮攻击。
凡事都具有两面性,大雾给倭军提供了战机,但也给李家寨提供了战机,天时和地利都利于李家寨在此战中使用长枪盾阵。
雾气间,组建完毕的李家寨长枪盾阵就像一道严整严密的枪林长城,静静地等着倭军。队伍前面是训练有素、有实战经验的高丽战兵们,他们普遍比较镇定,但他们后面的少年兵、女兵们大多感到紧张,握着长枪的手都微微地发抖。
队伍里,一个个军官正颜厉色地大喝道:
“记住你们受过的训练!镇定!不要慌!倭寇冲上来后,前面的盾牌兵会为你们顶住!你们只管刺过去就行!但不准自己单独地刺过去,听到命令,所有人一起向前整齐地刺过去!”
“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立刻补上去!反击鼓声响起时,所有人要一起向前移动,保持同步,保持阵型严整严密,步步为营、慢慢移动,守中有攻才能打败倭寇!”
“不要怕!知道你们心里害怕,但害怕有用吗?如果你们丢下手里的兵器,调头逃跑,能跑到哪里?你们的家人、孩子就在你们身后!就算向倭寇跪地求饶,也没用!照样会被杀!如果你们不敢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