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另外两千骑兵被舒尔哈齐带到了这里。
这场行动是夏华策划的,得到了李如松的全力支持和配合。
孙承宗、袁可立、舒尔哈齐率领的这三千人个个骑马,但不都是骑兵,骑兵营的辽东铁骑都是骑兵,火器营的官兵们在严格意义上讲是“配备马匹的火枪手和炮手”,既可骑马开枪也能下马开枪开炮,火炮用马匹驮运,两千女真骑兵在严格意义上讲也不是真正的骑兵。跟很多人认知中的不同,虽然满清政权一直声称八旗军是以骑射起家的,但女真军最早只是纯步兵,擅长的是步战,打骑兵战曾被叶赫部打得满地找牙,因为女真人是生活在山林里的渔猎民族,跟蒙古人这种游牧民族是两码事,不能误以为女真人跟蒙古人一样天生擅长骑射,直到建州女真陆续征服了海西女真和科尔沁部,获得大片草场和大量马匹才有了组建大规模骑兵部队的条件并在皇太极时期实现了八旗军的骑兵化。尽管如此,建州女真兵们还是习惯临阵时下马步战,他们用的清弓因为弓身太大、弓梢太长、弦垫很厚,所以在马上很难拉开,射程也短,但用于近距离直射重箭时威力十分惊人,因此,建州女真兵们作战时往往会下马近距离射箭,行军时才骑马,马匹只是机动工具。
虽然舒尔哈齐的这两千女真骑兵更擅长下马射箭作战而非马上骑射作战,但对付骑兵又弱又少的倭军是绰绰有余了。
骑兵营的辽东铁骑们都是头戴铁盔、身穿铁甲,配备的武器是新安骑铳、弓箭、马槊、腰刀,女真骑兵们都是头戴铁盔、身穿辑甲,配备的武器是弓箭、长矛、腰刀,他们从建州抵达义州时大多数是没有盔甲的,盔甲的制造成本可比兵器高多了,女真军装备不起,他们现在的铁盔、辑甲还有新安军制式的优质的长矛、腰刀都是夏华下令调拨装备给他们的——弓箭没换,因为女真兵们习惯了他们亲手制作和从小使用的清弓——因为夏华并没有把他们当炮灰用,此举让舒尔哈齐等女真军将兵大为感动。
不管是辽东铁骑还是女真骑兵,穿的都是铁甲或辑甲,没穿板甲,因为板甲是重骑兵穿的,而重骑兵的主要敌人是敌方骑兵。倭军没什么骑兵,明军无需出动重骑兵。对以步兵为主的倭军,明军轻骑兵足以横扫千军。
孙承宗、袁可立、舒尔哈齐三部的最高指挥官不是别人,正是夏华的准二夫人秦良玉,没办法,她现在是“龙虎将军”,虽然是虚职散阶、荣誉称号,但好歹是正二品级别,加上她跟夏华的关系,孙承宗、袁可立、舒尔哈齐自然都听她的。
秦良玉现在威风得很,骑着一匹**挑一的雄壮战马,战马跟她一样全身披甲,并且她除了身穿铁甲、头戴铁盔外,脸上还戴着一副精钢面具,面具上的口鼻处开有细缝和小洞,眼部覆盖着厚玻璃,从而把她全身上下防护得严严实实。秦良玉戴面具一是保护面部,二是避免被敌军看出她是个女子继而轻视她。
“全军随我出击!取那加藤清正的项上人头!”部队下船上岸集结完毕后,秦良玉威风凛凛地一挥手里的特制白杆枪,座下战马仰蹄嘶鸣,然后飞驰而去。
“驾!”三千官兵一起策马扬鞭,紧随着秦良玉猛扑向了正在猛攻着李家寨的加藤军团。
马缓步慢行时速约为二十公里,奔跑约为三十公里,全速冲刺能达到六十公里,但是,速度越快,持续时间就越慢,马缓步慢行可持续小几个小时,奔跑可持续一个小时或大半个小时,全速冲刺只能持续十分钟或几分钟,如果强迫马长时间奔跑或全速冲刺,马会跑废掉。群山湾距李家寨只有一百多里,秦良玉部以战马奔跑速度行军,中途让战马休息一下、喝水吃饲料,两个小时便杀到了。
听到西边地平线处传来的隆隆闷雷声继而看到飞扬起的越来越澎湃的烟尘灰土,锅岛直茂在看清后瞬间感到自己掉进了冰窟窿里:“完了!骑兵!是明军的骑兵…”倭军跟明军对决时,最害怕的就是明军的火炮和骑兵。
眼见倭军已相距不远,秦良玉高高地扬起她的白杆枪,放声大喝:“杀奴!”
“杀奴!”飞沙走石间,马蹄声和喊杀声惊天动地。
“主公快走!”锅岛直茂身边的石井生札和下村生运又魂飞天外又急火攻心地大喊,“我们抵挡敌军!您快走!”石井生札和下村生运都是锅岛直茂的亲密副手,此二人和锅岛直茂在龙造寺家合称“锅岛三生”。
爬上马背准备逃命的锅岛直茂眼睁睁地看着石井生札和下村生运带着寥寥百十个骑兵迎头冲向风雷滚滚的明军骑兵集群。
战马全速冲刺时速度堪称风驰电掣,眨眼间,倭军骑兵队带头的石井生札和下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