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明:开局万历找上门 > 第394节 重振声威的小西行长

第394节 重振声威的小西行长

幸州山城大败噩耗传来,高丽朝廷上下震惊悲痛惶恐万分,反之,倭军那边则是欢天喜地、弹冠相庆。对倭军来说,本来嘛,这场高丽战争是非常顺风顺水的,一个多月就如入无人之境地打下高丽大部分领土、攻陷高丽三都、战果辉煌巨大并且损失轻微,但在李家寨崛起和明军进入高丽后,整体局势陡然间峰回路转得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锦城之战,加藤清正的第二军团被打得近乎全军覆没,平壤之战,丰臣秀胜的第九军团被打得全军覆没,黑田长政的第三军团损失一半…一时间,高丽战场上的倭军大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趋势,黄州城、海州城、开城等地都被倭军不战而弃,就连汉城都在犹豫要不要也放弃。这场战争一开始,丰臣秀吉打算先征服高丽再征服明国,完事了顺便把印度也征服了,但前线的倭军高级将领们除了加藤清正这种一根筋的,大部分人内心里其实对丰臣秀吉的这套宏大得堪称夸张的战争计划不以为然,他们觉得倭国是很难征服明国的,能击退明国援高军队、永久地占领高丽就很不错了,锦城之战和平壤之战后,他们痛苦无比地发现,不但明国是不好惹的,就连高丽人也不都是软柿子,海上的李舜臣、陆上的李尧臣让他们一而再地被打得满地找牙,如此一来,很多倭军高级将领的想法再次发生了变化:占领高丽全境是不可能的了,最好的结果是得到高丽南部,最坏的结果就是一无所获、丢下几万具尸体、灰溜溜地卷铺盖回本土。

毫无疑问,此时此刻,倭军太需要一场大胜了。不管是从军事角度出发,还是从政-治角度出发,倭军都急需一场胜利,一是为改善甚至扭转倭军在高丽战场上的不利局势,二是为获得跟明朝展开谈判、讨价还价、争取得到明朝承认占有高丽南部不至于白来高丽一趟的筹码。毫不夸张地说,小西行长打出的这场“幸州山城大捷”对倭军而言不亚于大旱逢甘霖。

当小西行长耀武扬威地带着装了上百辆大车的一万几千颗高丽军和“明军”首级以及缴获到的兵器军械盔甲旗鼓火炮粮草等堆成小山的战利品凯歌高奏返回汉城时,汉城的倭军首脑人物们几乎一个不剩地亲自出城迎接他,现场大吹大擂,城内已经摆下了盛大的庆功宴,人人喜笑颜开,个个都对小西行长恭贺有加、赞不绝口:

“壮哉!小西君,恭喜你取得如此辉煌之大捷!”

“小西君真乃我东瀛的绝世名将也!”

“不错,不错,小西君真是知耻后勇、厚积薄发、一鸣惊人呀!”

“小西君实在是我辈之楷模呀!”

“太阁殿下得知小西君的这场大捷后,必定心花怒放!”

在这一刻,小西行长可谓风光无限、出尽风头,他一边笑哈哈地跟众同僚说着客气话,一边心里暗暗地冷笑。先前的平壤之战,小西行长靠着跟明军暗通款曲、“吃里扒外”外加出卖同伙而避免了自己的第一军团遭到打击,得以全身而退,然后从平壤一路狂奔逃到汉城,他当初从汉城向平壤进击时已经快得堪称神速了,从平壤逃回汉城的速度更快,堪称飞毛腿。回到汉城后,迎接小西行长的当然不是温暖的慰问,而是各种冷冰冰的白眼。作为一个商人出身的武将,小西行长本就被很多“武士名门世家”出身的倭军将领所轻视甚至鄙视,这次,他在平壤吃了这么大的败仗,自然被喷得狗血淋头。

除了自身吃败仗外,小西行长的临阵脱逃还导致丰臣军团被全歼、黑田军团被歼灭了一半,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要为倭军这么惨重的损失负主要责任,竞相骂他“胆小无能”“贪生怕死”“酒囊饭袋”“废物一个”,特别是黑田长政,虽然葬身在平壤的大友义统及其部下并非黑田家的嫡系,但他确实也很心痛,加上为推卸自己可能要负的责任,掩盖自己的判断出错、指挥失误和保存实力的小心思,还有他在黄海道不战而逃的不光彩之举,所以,黑田长政骂小西行长骂得最卖力。小西行长虽然心里有鬼、做贼心虚,不怎么敢回嘴,但被黑田长政骂急了,索性倒打一耙,声称倭军在平壤之所以大败,根本原因是黑田长政在战前没有按照他的建议和邀请,率领第三军团全员北上参战,导致倭军在平壤军力不足,这才被明高联军打得一败涂地。

看到小西行长反咬一口,黑田长政差点儿气炸了肺,既是武将,脾气自然不会太温柔,一言不合就要动刀子。怒不可遏的黑田长政多次拎着刀要跟小西行长算账和决斗,小西行长自然是避而不见、埋头装死,于是被黑田长政天天堵在门口叫嚣挑衅大骂,算是把脸丢尽了。

不管怎么说,小西行长这段日子里过得非常不好受,可谓神憎鬼厌狗都嫌,不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