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西行长取得“幸州山城大捷”给倭军上下狠狠地打了一针兴奋剂,当汉城的宇喜多秀家、小早川隆景等倭军高层基本上达成了“死守汉城不撤退”共识时,在平壤战役后星夜兼程地从汉城赶回倭国九州名护屋城的石田三成急匆匆地回来了,带来丰臣秀吉下达的“高丽战场上的各军团不准撤退,必须死守住汉城和高丽南部,在防御战中大败明军”这道命令以及丰臣秀吉打算再增派五万兵力投入高丽战场的新部署。——石田三成之所以能在汉城和名护屋城之间来回得这么快,自然是因为高丽不大,从汉城到釜山,八百里加急也就一两天,高丽海峡也只需几天就能一个来回。
丰臣秀吉的命令和新部署无疑正合宇喜多秀家、小早川隆景等人的计划,前线将领们本就打算守城不退,后方最高统帅也要求他们守城不退,如此,倭军的大方针被一锤定音了。
因为夏华改变历史带来的越来越强烈和明显的“蝴蝶效应”,原先历史上的碧蹄馆之战只是收复开城后还没有做好全面进攻汉城的准备的明军与退守汉城、同样没有做好全面迎战准备的倭军偶然爆发的一场在双方身不由己中越打越大的野地遭遇战,如今,这场战役已经发酵扩大成了一场大规模的、带有决战性质的汉城大战。
原先历史上碧蹄馆之战爆发时汉城倭军主要是宇喜多秀家的第八军团、小早川隆景的第六军团、从黄海道基本上完好无损撤回来的黑田长政的第三军团以及在平壤之战中被打得死伤大半的小西行长的第一军团的残部、石田三成等人的直属部队,共计五万余兵力,约有四万参加了碧蹄馆之战,如今,在暴怒狂躁羞愤至极、为挽尊和扭转整体局势的丰臣秀吉的命令下,更多的倭军集结奔赴到了汉城一带。
倭军的九个军团里,加藤清正的第二军团和丰臣秀胜的第九军团都已灰飞烟灭,黑田长政的第三军团损失了一半,余部和宇喜多秀家的第八军团、小早川隆景的第六军团、小西行长的第一军团在汉城,倭军后方占领区的庆尚道和忠清道交给拥有三万兵力的毛利辉元的第七军团驻防,岛津义弘的第四军团赶到汉城参战,福岛正则的第五军团也调出了一半兵力赶到汉城参战,加上石田三成等人的直属部队,汉城的倭军高达七万五千人以上,军力雄厚。
这些原本不在汉城地区、现在开赴汉城地区参战的倭军之前分布在南高丽各地,他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赶到汉城,自然也是因为高丽不大,南高丽更是只占高丽一半,在小地方打仗就是有这个“好处”,不需要多久便能踏遍整个交战地域。
庆尚道西南部,泗川。
军旗猎猎、步伐隆隆、人喊马嘶声阵阵,原本驻扎在此的倭军第四军团准备开拔前去汉城参战。该军团本来是要攻打晋州城、发动第二次晋州城之战、拔除这根钉子、打通倭军从庆尚道侵入全罗道的道路的,突然接到了前去汉城参战的命令,只得暂缓对晋州城的进攻。
军团指挥部内,军团长岛津义弘正单独接见着一个从倭国本土秘密前来高丽见他的人,此人名叫玄龙一道,是岛津家的幕僚、军师。
“玄龙先生,兄长这是何意?”岛津义弘大惑不解地看着玄龙一道。
玄龙一道显得云淡风轻地呵呵一笑,他伸出手指轻轻地点了点他刚才在岛津义弘面前写下的六个字:“二家主请念一念。”
“慢慢走,等等看。”岛津义弘疑惑地念着面前的六个字,还是不明所以,“究竟何意?”他是个武将,满脑子打打杀杀,在别的方面不怎么灵通。
玄龙一道笑着摇摇头:“就是纸面上的意思。”
岛津义弘陷入急切的思索。
岛津义弘是倭军第四军团指挥官,自然身份不凡,也是倭国的一个大名,他来自九州萨摩国。
倭国的行政划分制度叫“分国制”,效仿于华夏古代的分封制,但学得画虎不成反类犬,华夏面积这么大,分成几十个“国”,每个都不小,倭国才多大?分成几十个“国”,还叫“国”?就是市、县甚至乡镇。不管怎么说,反正倭人是一本正经地把倭国划分为六十六个令制国的,丰臣秀吉统一倭国的大业被他得意洋洋地称为“一统六十六国”。倭国的九州为什么叫九州?就是因为九州被倭人划分为九个“国”,萨摩国正是九州九“国”之一,统治者便是岛津家。
一块地盘,分裂成很多股势力,自然会产生“大鱼吃小鱼”的互相攻打征伐兼并战事,大到分裂为六十六块的整个倭国,小到分裂为九块的九州,都是一样的道理。前有织田信长,后有丰臣秀吉,在本州岛上打来打去忙着统一倭国——倭国三大岛里,本州岛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