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华?”入座后,李如桢一眼盯着夏华,上上下下地打量着,开口指名道姓。李如樟在旁把他和李如桢此次押运到开城的粮草军器辎重清单上交给李如松,李如松认真地看起来。
夏华笑了笑,向李如桢行了一礼:“是,下官便是夏华。”
李如桢重重哼了一声,眼神有点不善:“听我二哥和五弟说,那个馊主意就是你出的?”
夏华诧异道:“什么馊主意?”
“你居然装傻充愣!”李如桢愠怒起来,“为引诱倭寇上当,你居然让我大哥去当诱饵?姓夏的,我大哥是什么人?是三军主将!何其尊贵!你居然让他去当引诱倭寇的诱饵?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办?你负得起这个责任吗?”
“住口!”李如松猛地一拍桌案,他目光如电地看着李如桢,“你乱嚷嚷些什么?这项作战计划是我和夏大人一起拟定的,我本人也是同意的!轮得到你在这里指手画脚吗?还有,你给我对夏大人放尊重点!说话客气点!”
“大哥!”李如桢起身急道,“你不能上当啊!”
李如松蹙眉道:“什么上当?”
李如桢咬牙道:“大哥,爹已经老了并且还被罢官了,李家现在的顶梁柱就是大哥你呀!大哥,你万万不能出事的!你要是出事,我们李家以后怎么办?我听京城里有人说朝堂上…”
“放屁!”李如松怒不可遏地打断了李如桢的话,“你说话给我注意点!少在这里听风就是雨!人家放屁你也当真?你再敢说这种扰乱人心的屁话,别怪我对你不客气!”
李如桢恨恨地看向夏华:“夏大人可是当朝驸马、皇上的妹夫,身娇肉贵的金枝玉叶呀,他去当诱饵的话,倭寇肯定也很感兴趣!为什么却偏偏鼓动大哥你去?分明就是居心不良!”
“滚!”李如松勃然大怒地指着门口,“你给我滚!”
“大哥…”李如桢又敬畏惧怕又愤恨不甘地看着李如松。
“李大人言之有理。”夏华笑了笑,“既是诱敌之计,诱饵就该有足够的诱惑力。下官虽不是什么位高权重的大人物,但好歹是驸马,倭寇得知后肯定也会对下官很感兴趣,只是,下官乃一介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更不知兵,届时,恶战爆发,下官如何统领部队井然有序、镇定从容地迎战?所以,下官可以当这个诱饵,但还需一员智勇双全的将军跟下官一起去。”
“这可是你自己说的!”李如桢大喜。
“公玉!”李如松吃了一惊,继而心情复杂地看着夏华。
夏华笑着点头:“我意已决。此战,我军必胜,那充当诱饵的先头部队也不会全军覆没,我有何可虑?”
李如松轻轻地叹口气:“公玉,你可真是令人敬佩呀!”他继而正色凛然道,“计划不变,本督亲自上阵,跟你一起!”
“督帅?”“大哥?”夏华、李如柏、李如桢几人也都吃了一惊。
李如松猛一挥手:“都不要废话了!这是军令!”他又哈哈一笑,“一个提督加一个驸马,这么大的诱饵,还愁倭寇不上钩入瓮吗?此战,我大明王师必胜!”他目光如炬、踌躇满志。
十二月三日凌晨,汉城之北,天寒地冻,风起云涌,眼看着一场大雪就要落下。
汉城内的王宫大殿上,众倭军首脑人物急匆匆地齐聚一堂,召开紧急军事会议。
“小西君,此情报属实?”石田三成、宇喜多秀家、小早川隆景等人一起紧紧地看向召请众人的小西行长。
“千真万确!”小西行长神色郑重、语气肯定,“明军主将李如松率领仅三千人马即将开出开城前来汉城附近侦查探路,随行的还有明国辽东兵备道夏华,这个夏华虽然只是明国一个等级不高的文官,但却是明国皇帝的妹夫。”
“你是如何得知这一机密军情的?”石田三成诧异地问道。
小西行长得意一笑:“上次的幸州山城之战中,我俘虏了几个高丽军的中级军官,他们苦苦哀求我饶他们一命,我本欲杀了他们,但转念一想,他们或许有用,便让他们写下效忠宣誓书后放了他们,要求他们在明高联军那边充当我军眼线,承诺等我军打赢此战后给他们丰厚酬报,不然,就把他们的效忠宣誓书送去明军那边让明军杀了他们,他们便满口答应了,这一机密军情正是他们提供的。”
“区区三千人马?明军的提督?还有明国皇帝的妹夫?”小早川隆景大喜道,“这真是天赐良机啊!诸君,我们立刻调遣重兵出城截杀李如松和那个夏华吧?”
“不可!”石田三成身边一人出言反对,“我们的既定战策是坚守汉城,不能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