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明:开局万历找上门 > 第434节 倭国扩军增兵

第434节 倭国扩军增兵

依依不舍地送走淀夫人后,丰臣秀吉收起属于普通人的脉脉温情,正色肃容地接见了一个被他从京都特别急召传唤到名护屋城的人,正是他的外甥兼养子、现倭国关白丰臣秀次。

只有父子兼舅甥二人的房间里,丰臣秀吉和丰臣秀次进行了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谈。

“高丽正如我战前预料的那般不堪一击,但明国…”丰臣秀吉长叹一口气,“则要比我战前预料的强大得多,我不得不承认,攻伐和征服明国的战争计划是很难实现的,当务之急,是要在获得一定战果的前提**面地结束战争。”

打了近一年,特别是在明军进入高丽后,残酷而严峻的事实迫使原本心比天高的丰臣秀吉不得不“低下了高傲的头颅”,战至此时,倭军死伤损失已超过八万五千人,但这只是死伤于交战的,如果加上饥寒、疾病、意外等因素造成的损失,倭军损失总数已超过十万人,这年头的医疗水平是很低的,只要是伤势、病情较重的,大部分难以康复痊愈,会终身残疾,没法再上战场,换而言之,丰臣秀吉派去高丽的第一梯队十五万大军已经折损了三分之二多。

因为毫无打赢的希望,所以丰臣秀吉现在考虑的只是如何体面地结束战争,不仅如此,淀夫人再次怀孕并且被确定是个男孩,这也迫使丰臣秀吉需要早点结束这场战争,腾出手来对倭国内部政权体系进行重新布局。

本来,丰臣秀吉已默认自己这辈子不会有亲生儿子了,于是宣布外甥兼养子丰臣秀次是他的接班人,这样,丰臣政权的权力体制已经稳固成型:第一代掌权者是开创者丰臣秀吉,第二代掌权者是继承者丰臣秀次。丰臣秀吉今年五十六岁,不出意外的话,他再活起码五年不成问题,五年的时间,足够他为丰臣秀次扫清接班障碍,给他留下一座金汤铁桶般的江山,这就好像曹操打下了曹魏江山,继承者曹丕就算不是天才,只要不犯大错、不瞎折腾,坐稳江山是完全没问题的。

然而,随着丰臣秀吉即将拥有一个亲生儿子,这个平衡局面瞬间被打破了,丰臣秀次一下子从丰臣秀吉精心培养、呵护的接班人变成了“丰臣家真正的接班人的最大接班障碍”。丰臣秀吉接下来不得不对他先前创建、完善、强化的权力体制进行推倒重来,太多太多的事需要他去操心和安排,比如:丰臣秀次怎么处理?丰臣秀次集团和他的势力怎么处理?支持丰臣秀次的大名们怎么处理?亲儿子出生后,丰臣秀吉就算坚持十年再死,亲儿子在继位时也不过十岁,怎么为他保驾护航、提前铺好以后的长远道路?丰臣秀吉死后、亲儿子又年幼,丰臣政权会不会被人篡夺?谁能在丰臣秀吉死后忠心耿耿地保护辅佐他的亲儿子一路长大然后亲政掌权?谁会在丰臣秀吉死后趁机造反?丰臣秀吉在生前该怎么压制住他们?如何设计好一套制度让他们互相制衡?

可以说,丰臣秀吉的这个还未出生的亲儿子既给他带来了天大的喜悦,也给他生出了无数的“麻烦事”,此子如果不存在,天下太平,但此子已经存在,倭国天下又要不太平了。

听着丰臣秀吉的“肺腑之言”,丰臣秀次一脸的毕恭毕敬,但他心里已经泛起阵阵漪澜。

“为迫使明国接受我们的和谈条件,”丰臣秀吉接着道,“我们在这个时候绝不能软弱、退缩、妥协,必须更加强硬,摆出破釜沉舟、跟明国拼到底的架势,因此,我决定继续增兵!原有的九个军团都要补充、重建,并再组建几个新军团!在接下来的庆尚道防御战中,我军必须打出几场漂亮的胜仗,这样,明国眼看无法击败我们,就会顺水推舟地跟我们和谈停战。可是,如果我军在接下来的庆尚道防御战中再度失利,那一切就都完了,明军一路打到高丽海峡边,我们将丧失跟明国和谈的最后筹码,只能任人鱼肉,搞不好,明国甚至会发兵攻打我东瀛本土!可以说,庆尚道之战,至关重要,东瀛兴衰在此一战,我们丰臣家兴衰也在此一战!”

丰臣秀次欠身道:“太阁殿下所言甚是!”

“所以,”丰臣秀吉转入正题,他目光深邃地看着丰臣秀次,“我打算把你派去庆尚道,接替宇喜多秀家担任我军总大将之职,一来,你是关白,地位尊贵,你身在前线等于我本人亲临前线,可极大地鼓舞我军的士气,二来,你随我征战多年,深谙武道、精通兵法,要比宇喜多秀家适合得多,三来…”他显得语重心长地道,“你姓丰臣,是我丰臣家的人,不是那些外姓大名,我向来是最信任你的。我相信在你的统领下,庆尚道的局势肯定能化险为夷。”

丰臣秀次诚惶诚恐、感激涕零地道:“太阁殿下如此重托,秀次岂敢不鞠躬尽瘁、死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