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常重要的,明军眼下在高丽作战和日后发动倭国本土之战,这些军屯区会源源不断地给明军就近就地提供粮食。保守估计,在完全成型、驶上正轨后,明军在高丽境内的这些军屯区能养活十五万多的兵马。——全罗道的湖南平原也是高丽的一个大粮仓,该道已被“李尧臣”刘企及其幕后老板夏华完全控制,所以,该道也能给明军提供大量粮草物资。
巡视着这些军屯区,夏华的心情就像此时的春日,他举目望去,只见漫山遍野绿油油一片,充满生机,炊烟袅袅、鸡犬相闻,耕牛犁地、孩童嬉戏,挥汗干活的人们脸上都带着喜悦和对以后生活充满美好希望的笑容,处处太平安宁的田园风光,战争的痕迹就像被春暖花开后旺盛生长的花草庄稼覆盖的荒地一样被覆盖了、抹掉了。高丽人原本种植的粮食作物跟华夏人一样以小麦和水稻为主,为提高粮食产量,夏华也往高丽大力地引进了玉米、番薯、马铃薯,不光是明军的军屯区,高丽朝廷的统治区也是一样,高丽人收获的粮食多了,这对明军而言肯定是好事。
“夏大人!”一队骑兵飞马而来,在距夏华百余步时,这些骑兵纷纷勒马止步继而翻身下马,个个客客气气、恭恭敬敬地步行上来,为首者正是舒尔哈齐。
舒尔哈齐近来春风得意得很,他大哥努尔哈赤在高丽战争爆发后别有居心地毛遂自荐请求建州女真军出兵高丽协助明军对战倭军,李家和夏华顺水推舟地同意了,导致他在哑巴吃黄连中不得不出兵一万参战,开入高丽作战的建州女真军都由舒尔哈齐统领,参战到此时,建州女真军表现出色,伤亡损失不大但斩获累累,明政府也没有亏待他们,在夏华的斡旋下,万历帝把该发放给建州女真军的奖赏都发放了,使得大批的建州女真兵发了“大财”,个个欢天喜地、感激涕零,就算是几十两银子,对这些自小生活在苦寒贫穷中的建州女真兵来说也是不折不扣的巨款了,足够他们回老家娶妻生子、改善家人们的生活,统领他们来高丽“发财”的舒尔哈齐也因此而在建州女真部落里威望大增。
对任何国家、任何族群的基层老百姓而言,大人物们的宏图大业是次要的,他们自己能不能得到实惠好处、生活能不能得到改善才是根本,女真人也是如此。
“是舒尔哈齐将军啊,有什么事吗?”夏华笑盈盈地问道。
舒尔哈齐向夏华行了一礼,面露忧色:“夏大人,我兄长让我率部返回建州。”
“哦?为何?”
舒尔哈齐迟疑了一下,还是实话实说了:“我兄长告诉我,我们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的关系正在越来越差,搞不好双方即将兵戎相见,我兄长让我率部返回建州就是为防备与海西女真爆发大战。”
夏华心头了然,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后,对海西女真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威胁,海西女真想要控制、削弱、打压努尔哈赤,而努尔哈赤也在图谋攻灭、吞并海西女真以壮大自身,双方的矛盾越来越不可调和,就在今年六月,双方爆发了第一场正式交战,三个月后的九月,双方爆发了古勒山之战。
“李督帅是什么态度?”夏华问道,“他允许你率部返回建州吗?”
舒尔哈齐想了想,回答道:“李督帅态度含糊,既没说允许也没说不允许。”
夏华摸摸下巴,李如松的这个态度明显有点微妙,舒尔哈齐是他的部下,要带着部队回老家打仗,准就是准,不准就是不准,为什么含糊其辞呢?看来,根源出在其父李成梁的身上。努尔哈赤是个八面玲珑、长袖善舞的人,非常懂得抱大腿,他抱的大腿就是李成梁的,他在李成梁面前表现得非常恭敬孝顺,比亲儿子还亲儿子,让他深得李成梁的信任。很显然,努尔哈赤要把舒尔哈齐的部队调回建州,这是得到李成梁的允许的。
“你不需要回建州。”夏华胸有成竹地道,“海西女真和你们建州女真打不起来的。”
舒尔哈齐眼睛一亮:“真的?”
“当然。”夏华点头,“我保证。”他看向舒尔哈齐,“这场高丽战争,对建州女真还有你本人来说,是个多好的机会啊,就这样半途而废,岂不可惜?”
舒尔哈齐虽然憨直,但脑子不笨,他立刻心领神会:“我明白了,夏大人。”
海西女真现在正积极地寻求跟夏华展开贸易、合作以此抱上夏华的大腿,夏华让他们别去找建州女真的麻烦,他们岂敢不听?至于努尔哈赤,海西女真不主动招惹他,舒尔哈齐率领的兵马又不回建州,他怎么主动打海西女真?如此,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的大战就可以被抑制甚至被消除了。这场仗是不能打的,海西女真不是努尔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