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明:开局万历找上门 > 第470节 兵发济州岛(5)

第470节 兵发济州岛(5)

日地来回往返运送人员、兵器军械、军用物资等。

比战船数量,明军大不如倭军,但比战船的火力,明军碾压倭军,一方用火炮,一方用火枪,对比鲜明,所以明军水师虽只有二十艘蜈蚣战船,却充满必胜信心。

或许有人感到奇怪:不对啊,倭军跟明军都打了一年多了,被明军的大炮轰得那么惨,肯定清楚地认识到了大炮的威力,倭军为什么不大量进购、制造、运用火炮呢?原因很简单:倭人没有足够多的火药。

倭国自然资源十分匮乏,除了在十五世纪至十七世纪发现了不少银矿金矿外——这些银矿金矿出产的金银不是无限的,会有枯竭的一天——倭国几乎什么都缺,包括制造火药和枪炮弹药的硝石、铅、铁等原料,严重地依赖进口。就说铅,后世倭人发掘倭国战国时织田信长德川家康联军使用火枪队击败武田家骑兵队的长篠之战的遗址时发现,出土的铅弹只有十分之一是倭国本土所产,高达九成的枪弹是进口的,由此可见倭国多么缺铅以及倭国军队火器在火药、弹药上多么依赖进口。

高丽战争爆发后,加藤清正的第二军团是倭军主力之一,不妨看看加藤清正在此战前是怎么进行战备的:他下令向倭国对外通商口岸长崎等地运送白银,以求从海外购买一至二万斤铅。放在华夏,此举简直是笑话,一二万斤铅?华夏几乎遍地都是,这还用外购?随便找个产铅的地方收购几天就有了,但在倭国就是这么艰难。加藤清正向丰臣秀吉申请给第二军团补充铅是行不通的,因为丰臣秀吉的仓库里也没多少铅,他只能自己想办法跟外国人买。

这一二万斤铅可让加藤清正的第二军团的火枪手们人均二三百发铅弹,但这只是加藤清正构想中的理想状况,实际上根本没有这么充裕,根据史料记载,西元1593年底,加藤清正派人返回他在倭国本土的领地,用船队装了二十万斤小麦粉和白银前往吕宋跟西班牙人换取硝石和铅,作为对比,明军辽东都司光是库存的硝就有一万六千斤,战前仅辽海道一地就一口气制造了将近三万四千斤火药,光是这两个数字,大概就得加藤清正差不多砸锅卖铁给西班牙人运十年小麦粉和白银才换得到。西元1594年初,加藤清正无可奈何地给大后方发去一份报告,文中道:

“…对于塩硝与火药,我去年以来多次指示,至今为何仍未送来塩硝五百斤?怠慢至极。如上所指示,在当地调制火药,因此该书翰到达后,至少将塩硝五六千斤如去年指示的那样,与硫磺一起一定要送到,铅也按比例送来。…铅完全没有送到,去年只送来一次,按与火药相当的量送来铅,如以前所指示筹集铅与塩硝,送来塩硝千斤则送来铅二千斤,为塩硝两倍。”

通过这份资料可知,在西元1593年全年,加藤清正部只得到一次铅的补充,数量不详,硝在他多次催促下连五百斤都没能送到。

倭国严重缺硝、铅等火药弹药原料,绝大部分靠买,向谁买?高丽要排除,因为高丽也没什么自然资源,倭人只能向明人和欧洲人买,明倭都开战了,明国怎么可能还卖硝、铅给倭国?欧洲人在明倭战争中基本上站在明国这边,也不怎么卖硝、铅给倭人。倭人就惨了,没有足够的硝、铅,怎么制造火药、弹药?

倭军连火枪所需的火药、弹药都捉襟见肘,还怎么玩得起火炮?所以倭军陆师没什么火炮,倭军水师战船上也没什么火炮。

从济州岛出击的明军水师战船队在航行到对马岛附近海域时,肯定会跟倭军水师碰上,继而爆发一场决定高丽海峡新主人的海战,对这场海战,夏华充满信心,虽说骄傲轻敌只会骄兵必败,但夏华怎么看都看不出明军水师会输掉此战的任何可能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