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州岛和对马岛相距约五百里,由于此时的夏季高丽海峡刮着西南风,所以明军水师战船队是顺风航行的,但这不代表能航得很快,这年头的船只如果顺风,最快能达到每小时五十里,考虑到路上不会一直刮着强劲的顺风,因此平均下来要打个对折,时速约二十五里。
五百里的航程,二十五里的时速,全程需要二十个小时,差不多一天一夜。跟车马比,这是水运的一大优点,夜以继日,二十四小时可持续航行,反正船又不需要休息。
明军战船队从济州岛出发时是早晨,抵达对马岛一带海域是次日早晨,正好可以作战。夜战是打不起来的,陆上打夜战都困难重重,更何况海上打夜战。
大海无垠,涛声如雷。夕阳西沉,夜幕徐徐降临。明军战船队航行了一个白天,已经走到半路,再航行一个夜晚,就能抵达目标海域。
战船队内,伏波号蜈蚣战船甲板上,欧阳四海拿着一个指南针和一张海图仔细地看着,然后看向杨江,点点头:“方向准确无误。”
眺望前方的杨江放下手里的望远镜,脸上露出一丝忧色:“天公不作美呀!”
欧阳四海立刻明白了杨江的意思:“水汽很大,明天清晨很有可能起雾。”
“是的,”杨江颔首,“没办法,没有两全其美的好事,夏天的高丽海峡会刮起有利于我军的西南风,但又多雾。”
欧阳四海脸色凝重:“那我们就要做好接舷战的准备了。”
杨江嗯了一声:“把我们的建议发送给指挥船,报告给陈、邓二位将军。”
“是!”欧阳四海立刻前去。
明军战船以火炮为主武器,倭军战船以火枪为主武器,双方在大海上展开对战,局势肯定一边倒向明军,然而,这存在一个前提:天气良好、可见度高。大海上风和日丽、一览无遗,明军战船才能在远处尽情炮击倭军战船,但起雾的话,局势就复杂了,有雾,双方的视线都被严重遮挡住,难以看清较远处、远处的敌船,火炮无法精确瞄准,只能近战,既打近战,倭军的火枪便占了便宜,另外,倭军水师的主要作战手段就是火枪队齐射和接舷撞击敌船、水兵跳上敌船冲杀,雾天可谓帮了倭军的大忙。
倭军水师船只非常多,这是因为倭国船只非常多,历史上,高丽战争前期,倭军水师就有各型军船上千艘,到战争后期,数量已激增到三千多艘,不容小觑。明军战船队的主力就是二十艘蜈蚣战船,天气好的话,这些蜈蚣战船即便以寡敌众也不虚,隔着百步用大炮轰就行了,有雾的话,麻烦大了,双方爆发接舷战,倭军在船只和人数上的优势将会得到发挥。
打个比方,明军是几十个机枪手,倭军是几百个刀斧手,双方打起来,明军自然可以一边倒地痛宰倭军,但双方要是在雾天里交战,打近身混战…那会怎么样?
“咚!咚!咚!…”陈璘和邓子龙所在的指挥船上传来一串有节奏的鼓声,同时,瞭望塔上的信号兵用力地挥动信号旗,以此双管齐下地给各船发布来自指挥船的命令。
战船队里既有这么多船,不可能每艘船都听到鼓声、看到信号旗,听到的、看到的船都在指挥船附近,这些船随即也擂鼓、挥动信号旗,一部分一部分地传递开,从而让陈璘和邓子龙的命令传遍整个战船队。
“加强近战武器!做好接舷战准备!”各战船上,水师军官们嘶声大吼。
“增补战船兵力!快!”各运输船上,陆师军官们也嘶声大吼。
战船队里最多的是运输船,有的是运载军用物资的,有的是运载军人的,一艘艘满载陆师军人的运输船纷纷放下一条条相当于交通艇、救生艇的小船,把一批批军人送去战船上,这是为增补战船上的兵力,这些陆师军人会跟水师袍泽们一起参加可能爆发的接舷战。
各艘战船上,军官们的喝令声和急匆匆的脚步声铿锵不断响起,水师官兵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地忙得热火朝天。明军战船包括二十艘蜈蚣战船和几十艘安装上武器、辅助作战的大型商船,单说蜈蚣战船,每艘都是披坚执锐、全副武装,最大的武器是戚公当年设计的“无敌神飞炮”,该炮是一种重型佛朗机炮,有点类似于无敌大将军炮的加强版,重达千斤以上,可发射二十五斤重的实心弹,足以击碎敌船,射程约一百二十步;——神飞炮发射的实心弹主要是石弹,因为该炮口径太大,如果要发射相同大小的铁弹或铅弹,炮弹重量至少翻一倍,这个时代没办法制造出这种级别的舰炮。为增大威力,神飞炮在发射石质实心弹的同时还会发射大约一百个一两重的铁弹。
次于神飞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