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明:开局万历找上门 > 第472节 对马岛之战(1)

第472节 对马岛之战(1)

的是发熕炮,该炮相当于海军版的大将军炮,重五百余斤,发射四斤重的实心弹辅以霰弹,难以击碎敌船,但能有效打击敌船结构、杀伤敌方有生目标,射程约百步;

接下来的是佛朗机炮和百子铳,百子铳就是海军版的、改进型的虎蹲炮,加长了身管,射程相应增加,并有旋转机构,射角灵活,发射霰弹,专门杀伤敌方有生目标,射程近百步。

以上四种炮都是发射实心弹和霰弹的,不使用爆炸弹,因为可靠性和威力不佳,须知,直到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夕,欧洲英法海军舰队使用的爆炸弹的比例也不过三分之一,大部分还是实心弹和霰弹,这是一个技术问题,不能好高骛远。

铁质的实心弹还有一个特殊用法:先将铁质炮弹放进火炉里烧红,同时减少装填火药,加入湿垫子防止早燃,最后把铁质炮弹发射出去。这是焚烧敌船的利器,目前仅发熕炮能用,神飞炮和佛朗机炮用不了。

链弹等特殊炮弹在西方海战中不少见,但在东方海战中没有先例,明军水师暂时不用。

说完了炮,再接下来的就是火枪。

明军是不会像倭军那样在较远距离上用火枪射击敌船的——倭军没火炮,明军有火炮,在较远距离上直接用火炮了,还用哪门子的火枪——所以,明军战船上的火枪只为打近距离接舷战,在近距离上,火枪的射程不重要,重要的是射速和火力,因此,明军战船上的火枪都是三眼骑铳和更上一层楼、专门研发出来给水师用的五管铳。五管铳可不是什么“开挂的产物”,原先历史上就有,正是赵士祯发明的,此铳既有五个铳管,火力自然比三眼铳更大,但比较笨重,给陆师用不方便,放在战船上打接舷战则再合适不过了。作为参照对比,十八世纪的英吉利海军在接舷战中非常喜欢使用一种七管铳,杀伤效果极佳,就是士兵们的肩膀顶不住。

除了火炮和火枪,明军战船上还有数种辅助火器,比如:

火箭,此物既可纵火也可杀敌,但总体上不如火炮;

火桶,此物即装满火药的木桶,发射时会先在桶内平放一个粗碗,碗内装火炭,平平发射向敌船,碗翻、火炭引燃火药、火药爆炸,敌军无法回掷;

喷筒,此物喷射特制药弹,击中敌船后会黏着焚烧敌船篷帆;…

火器之后便是冷兵器。水师用的冷兵器跟陆师用的有些区别,比如在陆战中“一寸长一寸强”的长枪、长矛等长兵器,水师是较少装备的,因为在战船上不方便使用,水师用的冷兵器主要是长竹枪——虽然带个“长”字,但只是相对而言,比陆师用的长枪长矛短很多——腰刀、弓弩、用于防备敌方枪炮的铁甲盾牌、用于白刃战的轻质的木盾藤牌、用于割断敌船绳索的钩镰刀、相当于重型标枪的在桅杆吊斗或船楼上投掷的犁头镖,等。

虽然明军不怕跟倭军打接舷战,但…打接舷战对明军而言不划算,试想,一船的鬼子兵,是隔着老远用大炮轰沉倭船让船上的鬼子兵们都葬身鱼腹省事呢?还是让那些鬼子兵爬到己方战船上用火枪冷兵器打死省事呢?答案无需多言。

忙完做好接舷战的准备后,天色也完全黑了,明军各船上纷纷点起火把,战船队继续前进,远望去,战船队就像漆黑一片的茫茫大海上的一串繁星。

参战的明军官兵们部分人驾驶战船、警戒海上,大部分人被要求睡觉养精蓄锐,不过,很多人毫无困意,一想到即将爆发的战斗,他们无不心神激荡,毕竟战船队距对马岛已越来越近了。说起来,在这场明倭高丽战争中,明高联军陆上虽以明军为主力,但高丽军也不是没有露脸的机会,至于海上,完全以高丽军为主力,一直蛰伏待机的明军水师的存在感低得都让人忽略了,但眼下,明军水师即将与倭国水军爆发第一场交战并且是一场决定性的大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