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坚的战略轰炸机群夷为了平地,倭国的高层们仍然狂妄叫嚣“宁死不降”“一亿玉碎”,活脱脱的见了棺材也不掉泪,顽固死硬到了非人类的地步,但眼下的丰臣秀吉可没有那些倭国后辈那么“有骨气”,如果明国放他一马并且丰臣家政权得以不倒,他对率领倭国归顺明国、给明国皇帝当小弟是没什么排斥的,即便心里不舒服、不情不愿不甘心,表面功夫还是会做得妥妥当当。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实,历史上高丽战争期间,明军给倭军造成的打击和损失要比眼下的小得多,不妨看看在战争第一阶段结束后,丰臣秀吉对明国的态度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首先,丰臣秀吉对明国怀有什么样的心态呢?仇恨?没有,丰臣秀吉跟明国无冤无仇,他当然不会恨明国,对明国,丰臣秀吉的心态其实是:艳羡、轻视。艳羡,源于丰臣秀吉等大部分倭人非常羡慕甚至嫉妒华夏的地大物博、山河壮丽、物产丰饶,高丽战争后期,丰臣秀吉为维持战争已经把倭国掏得半空,他深感倭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捉襟见肘,支撑不起他的宏大的战争计划,为此而发出哀叹“吾不幸生小国兵力不足…奈何”,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丰臣秀吉非常牛,我的能力足以领导一个大国,偏偏我生在一个小国,我想干更伟大的事,这个小国的资源却跟不上我的梦想呀,我空有能赚几个亿的智慧,偏偏我的本钱只有几百块。
轻视,源于丰臣秀吉看到明国在几十年前被倭寇之乱搞得焦头烂额,让他认为明国的军事力量是不堪一击的,所以,他想要吞并明国、让倭国取代明国成为东方的主人。
然而,通过战争的第一阶段,丰臣秀吉如梦初醒,他大大地高估了自己、低估了明国,于是,他对明国的心态变掉了,转为艳羡、敬畏、惧怕,仍然没有仇恨,虽然明军在战场上杀了不计其数的倭军,但丰臣秀吉仍然不恨明国,为何?因为这就是倭人的传统:崇拜强者、践踏弱者,畏威不畏德。君不见,从唐朝开始,华夏对倭国可谓恩重如山,但倭国却是怎么回报华夏的?再看美利坚国,在那场世界大战中把倭国打得怎一个惨字,还用两颗超级炸弹把倭国两座城市炸成了平地,但战后呢?倭人对美利坚国是何等的热爱和尊敬。没错,倭人就是这个德行。
眼下的高丽战场上,高丽军不堪一击,所以倭军对高丽人穷凶极恶,明军把倭军打得屁滚尿流,导致倭人对明国愈发敬畏。
丰臣秀吉也是这样,你比他强、你把他打得越狠,他不会仇恨你,会怕你,还会敬你。
一场高丽战争,丰臣秀吉确实被明朝打怕了,根据史料记载,他临死前遗言是这样的:
“吾与明构兵,祸结弗鲜,吾深悔之,彼闻吾死,或大举来报,国朝自古未曾受外国侵辱,及吾时受焉,吾深恥之…即赴高丽收我兵,勿使我十万兵为海外鬼,不能收则遣家康,家康不可往,则遣利家…”
临死前,丰臣秀吉是很恐惧的,他恐惧明军反攻倭国本土。
既然已经被明朝打怕了、发自肺腑地敬畏明朝,所以,当明朝表示可以册封丰臣秀吉、收下他这个新小弟时,丰臣秀吉是很开心的…等等,或许有人会感到摸不着头脑:丰臣秀吉不是把明朝当成敌人吗?怎么在得知明朝愿意册封他、收他为小弟时还开心?这是什么鬼?个中缘由嘛,也不复杂,可参考后世某几个小国,天天叫嚷着跟美利坚国有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要如何如何灭掉美利坚国,但是,当美利坚国愿意跟它做朋友时,它立刻屁颠屁颠地贴上去,高兴得欢天喜地…这种事不需要说得太细,反正丰臣秀吉就是这个心思。就像一个愣头青挑战泰森,被泰森轻轻松松一拳打趴,然后泰森说“你不错,以后跟我混吧”,这个愣头青岂能不开心?
明倭议和期间,明朝使团出使倭国,得到丰臣秀吉盛情款待,明使取出万历帝的圣旨,向丰臣秀吉赐予明式王袍官服和王玺大印——跟当年朱元璋赐给高丽开国君王李成桂王袍官服和王玺大印那套流程一模一样——丰臣秀吉很高兴地穿上了那套明式王袍官服,接下了万历帝赐予他的王玺大印。这幕场景就跟万历帝打台球一样魔幻:丰臣秀吉穿着明朝的官服,但却是历史事实。
丰臣秀吉后来为什么又发动第二次高丽战争呢?原因是明朝拒绝嫁公主给倭国天王和高丽迟迟没有送王子到倭国当人质。丰臣秀吉都答应撤军退兵、放弃土地了,为什么还这么在意这两件看起来很虚的事呢?原因是他已经承认倭国尊奉明国为宗主国,但他不想做明国众小弟里的一个,他想做明国小弟们里的老大、明国集团里的二哥。明朝从来不嫁公主和亲,如果对倭国破例,岂不是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