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道海边的倭军如夏华策划和操控的那样,黑田家、毛利家等人的部队成批成批地向明高联军投降,小西行长、岛津义弘、长宗我部元亲、蜂须贺家政等人的部队也成批成批地向明高联军投降,虽然都是倭军,但他们却是各投降各的,至于小西行长、岛津义弘、长宗我部元亲、蜂须贺家政等人本人和他们的家臣家将、心腹亲信、军中武将及高等、中等武士们,则在明军放水下准备返回倭国。
十数万倭军,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瓦解着,整个过程中,明高联军都没发动真正的进攻,各部都只忙着接收倭军俘虏,收缴倭军的武器盔甲、军械装备,在附近荒山野岭划出一块块空地作为战俘营,给倭军俘虏们提供最基本的粮食等生活物资,让他们自己伐木挖土修建住处。
被明军困住的倭军除了庆尚道海边的,还有对马岛上的。
德川家康在被丰臣秀吉要求出兵后,组建了第十四和第十五军团,第十四军团指挥官就是德川秀忠,其部被明军困在庆尚道海边,第十五军团就是在对马岛上被明军困住的倭军,不过,第十五军团的倭军不都是德川家的嫡系,近半是德川家的,过半来自另外三个大名家。作为一只老狐狸,德川家康对丰臣秀吉提出的阳谋要求自然会找借口打折,无非就是“我家实力不够,一时间难以凑齐两个军团的兵力”“我领地里还有后北条氏残党作乱,需要兵力镇-压”等等,丰臣秀吉看到德川家康把德川秀忠还有德川家三杰四天王什么的都派了出去,多多少少相信了德川家康的借口,允许德川家康和另外三个大名一起出兵凑齐兵力联合组成第十五军团。
跟德川家康合股组成第十五军团的三个大名分别是:前田利家、上杉景胜、伊达政宗。
前田利家无需多言,上杉景胜就是大名鼎鼎的上杉谦信的外甥兼养子、上杉家第二代家主,在织田信长时代前,倭国内战中最出风头的几个大名就是毛利家开创之主毛利元就和号称“龙与虎”的武田信玄、上杉谦信,武田家在武田信玄死后被织田信长和德川家康联手攻灭了,上杉家则在上杉谦信死后延续了下来,虽然大不如前,但仍实力不俗,拥有近百万石的领地。历史上五大老之一的小早川隆景死后,上杉景胜增补进了五大老,因为他跟蒲生氏乡一样拥有大老级的实力。
伊达政宗是倭国本州岛东北地方的大名,跟毛利家、岛津家、长宗我部家,本是一方霸主,还有一统天下之志,无奈生不逢时碰上了抢先一步的丰臣秀吉,只得臣服于丰臣秀吉,但他内心里并不忠于丰臣秀吉,而是亲近德川家康。
在后来的关原之战中,上杉景胜站在石田三成西军阵营这边,伊达政宗站在德川家康东军阵营那边。
明军童元镇、杨文、骆尚志部登陆对马岛后轻取金石浦和严原城,把倭军第十五军团赶进了岛上的深山老林里,几天后,倭军纷纷陷入缺粮饥饿,被迫对明军发动反攻试图夺回严原城获得粮食,结果被以逸待劳和火力强大的明军杀得死伤惨重,接下来,明军按照夏华事先指示,对倭军进行劝降。倭军里的德川家部队指挥官知道自家跟明军的密约,首先主动投降了,继而带动了前田家、上杉家、伊达家的很多人也投降了,但这三家仍有很多人不愿投降,特别是那些武将、武士,大多自杀或在自杀性进攻中丧命。
至此,明倭高丽战争已开始徐徐落下帷幕。
夏华之所以没有严惩受-贿通敌的陈璘,主要原因之一还是他在阴差阳错中“做了好事”,十数万倭军被明军困住,丰臣秀吉急得团团转,使尽解数想要救他们,也是救他自己,被困倭军在前田利家的策划下还成了丰臣秀吉试图跟明朝和谈停战的筹码之一,没想到,黑田家、毛利家等人自己却跑了,他们跑了,导致他们的部队崩溃瓦解,又导致小西行长、岛津义弘等人的部队也跟着没了,产生了一个连锁反应,他们这算是给丰臣秀吉帮了一个大大的倒忙,他们的部队本是丰臣秀吉的谈判筹码之一,结果他们自己把部队搞没了,也就把丰臣秀吉的这个谈判筹码搞没了,使得丰臣秀吉更无资本跟明朝谈判了。
所以,放了黑田家、毛利家等人,在大局势上更有利于明朝。万历帝也好,夏华也好,并不在乎那十数万能当明军雇佣军的倭军,即便得不到丰臣秀吉的配合,这十数万倭军也会成为明军的俘虏,同时,万历帝和夏华也根本就不可能接受丰臣秀吉那不痛不痒的求和条件。
“这就叫聪明反被聪明误呀!”夏华哈哈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