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在战争中出生入死、拼命作战的军人武士眼看自己没有得到赏赐嘉奖,自然对北条氏心生不满和怨恨,继而调转枪头反对北条氏,五十年后,北条氏垮-台。
丰臣秀吉眼下面临跟北条氏一样的难题:假如明军打过来,他领导倭国输掉这场战争,丰臣家政权自然万劫不复,反之,赢得这场战争,丰臣家政权最后也落不到好。
丰臣秀吉为什么要发动这场侵略高丽、图谋华夏的战争?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他平定了倭国天下,手下一大批有功之臣,但倭国的土地是有限的,他没有足够多的土地分封赏赐给那些有功之臣,所以,他要去倭国境外搞扩张、抢夺外国的土地和财富,一可让丰臣家实力激增暴涨,二可让那些跟随他平定倭国天下的有功之臣都“吃饱”,继而对丰臣家愈发忠诚。
如果前田利家说的这个不祥前景化为现实,那么——
战争爆发前,丰臣秀吉的不少部下大名就已经对他颇有微词了,觉得自己为丰臣秀吉统一天下出了那么大的力、立了那么多的功,才分封到那么点领地;
丰臣秀吉无奈,带着他部下大名们出国“抢钱、抢粮、抢地盘”,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但没抢到外国的土地,还损失惨重,搭进去大量兵马钱粮,如此,他部下的那些大名对他更加不满和不忠了;
就在这时,雪上加霜的事发生了,明军大举反攻倭国本土,丰臣秀吉率领倭国众大名抵抗明军、保家卫国,最终获胜了;
获胜是获胜了,但众大名再次损失惨重,他们跟丰臣秀吉要封赏,丰臣秀吉囊中羞涩,根本拿不出足够多的土地和财物,众大名对他彻底地恨上了,在众大名看来,你带我们出国抢地盘,结果失败了,让我们白白损失那么多兵马钱粮,并且,你还引来境外强敌大举入侵倭国,差点儿导致倭国灭亡,为抵抗你引来的强敌,我们又损失了无数兵马钱粮,都到这个份上了,你还想让我们忠于你?做梦去吧!大伙儿一起抄家伙反了!灭了德不配位的丰臣家,分了丰臣家那八百万石的领地!
越是细想,丰臣秀吉越感到心头发冷,他发现自己已经陷入了一个死局,进退都得死。
“利家大人…”丰臣秀吉脸上的怒火逐渐地消逝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惶恐的黯然,“依你之见…”
前田利家明白丰臣秀吉的思绪,他叹口气:“太阁殿下,关于明国方面提出的六项条件,第一项没什么问题,相信太阁殿下你能为大局而忍辱负重,第二项虽然难,但也可勉强做到,毕竟只是主岛海外的三处小岛,第三项…我们或许可以再跟明人谈一谈,因为…十年内每年上贡一百万两白银、十年后每年上贡五十万两白银实在太多了,会让我们不堪重负,第五项已经不存在了,黑田家、毛利家等人都逃回来了,我军前线部队已经崩溃,这也让我们少了一个很重要的筹码,唉,第六项也没什么问题,虾夷地只是化外苦寒蛮荒之地,转让给明国没什么,明人索要那个地方是为了更好地监视我东瀛,最关键的,是第四项,明国要求驻兵九州地方和四国地方,这实在可疑和令人不安。”
在顿了顿后,前田利家语气唏嘘道:“但把话又说回来,明国在掌控对马岛、隐岐诸岛、佐渡岛和虾夷地后,就已经能把军队部署在我东瀛家门口了,明人真想图谋我东瀛本土的话,有无九州地方和四国地方其实并无区别。”
丰臣秀吉再次陷入沉默,他心念急转着。
丰臣家、倭国,这是两个概念,丰臣家倒不倒和倭国灭不灭是两码事,丰臣秀吉愿意保卫倭国的前提是:倭国还是丰臣家掌权。如果丰臣家覆灭了,倭国存不存在对丰臣家而言,还有意义吗?丰臣家烟消云散,倭国是别人坐江山,那倭国的死活跟丰臣家又有什么关系?不是丰臣家掌权的倭国对丰臣家来说,还有价值吗?
在丰臣秀吉的心里,维持丰臣家不倒自然比保卫倭国不灭更重要。丰臣家的利益才是第一位,超过倭国的国家利益。如果牺牲丰臣家换来倭国平安无事,丰臣秀吉怎么可能愿意?反之,如果牺牲倭国部分领土、主权、利益换来丰臣家平安无事和继续掌权,丰臣秀吉何乐不为?丰臣秀吉既是倭国的国主,也是丰臣家的家主,两者哪个在他心里排在前面无需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