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明:开局万历找上门 > 第521节 论功行赏(3)

第521节 论功行赏(3)

方的最低要求,万历帝就算偏袒夏华,也要稍微顾及一下这些人的感受的。

二品以下的勋级、散阶其实摆不上台面,加上夏华的驸马、伯爵身份已经非常荣耀了,所以万历帝就不需要再给他授勋了。

太平伯,是夏华的爵位,东洋巡抚,是夏华的新官职,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是顺便挂的。

万历帝对征服倭国是铁了心的,夏华是他干成这件大事的最佳实际执行人,东洋巡抚就是万历帝为这件大事、为夏华量身打造的新官职。关于这“东洋”的辖区,是临时设一个都指挥使司实行军管?还是新设行省?一般情况下会是前者,因为这跟安南情况不同,中原王朝从未在此区域设立行政区划,没有先例,就不太好办了,明朝的事向来是有先例才好办,不过,这也给了万历帝和夏华操作的空间,因为朝中文官集团对海外情况普遍一知半解,“容易糊弄”。万历帝新设东洋巡抚一职并让夏华当这个官,就是要在草创期间先把架子搭起来,将东洋巡抚的管辖范围扩大到整个东北亚包括东北、外东北、倭国、高丽、琉球…尽为东洋都指挥使司。这个区域目前没有一个汉家儿郎,蛮荒至极,但又是块充满机遇、潜力巨大的处-女地。东洋巡抚初期开拓经营之地在未来或可作为安东大都护府的华夏内地直辖区所在。

因为夏华这个东洋巡抚,所以李化龙的新官职里有个“节制东洋巡抚”,虽然两人都是正四品,但李化龙接下来就是夏华的顶头上司,夏华和李化龙的关系相当于辽东巡抚和蓟辽总督的关系。

万历帝这次的封赏特别大方大气,下了一场结结实实的官帽雨,一是宋应昌、李如松、李化龙、夏华等人在高丽打得实在太好,二是高丽战争的胜利为他的梦想迈出了坚实无比的第一步,龙颜大悦之下,什么都好说。

麻贵被加封为镇西将军、镇守延绥总兵官、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太子少保、定襄伯;

骆尚志被加封为神机营右副将、护军、署后军都督府都督佥事;

杨文被加封为征东前将军、上护军、后军都督府都督佥事、义乌伯。

这三位将军都是实至名归,麻贵勇猛有战功,骆尚志不但勇猛有战功,在京师官场上还有后台,杨文虽然“出身不太好”,但他的战功是实打实的,没法被某些存心的人做文章,再者,在军功官爵方面,明朝对武将远比对文官客气,全国总兵也就几十个,总兵挂印能称将军的不超过十个,杨文的征东前将军印即便是特设的也是很珍贵的,护军、上护军是勋阶,虽然不至于活人拿不到,但同样很珍贵。

陈璘被加封为征夷将军、前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太子少傅、南安伯;

邓子龙被加封为征夷副将军、右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太子少保。

如果陈璘和邓子龙在高丽战争结束后被调回国内,那他们肯定会回广东、云南任总兵,比如“镇守广东总兵官”“镇守云南总兵官”,但高丽战争后还有攻打倭国本土之战,水军的作用是无需多言的,攻打倭国仍需他们为国奋战,所以他们的“征夷将军”和“征夷副将军”都是总兵官级别的,全权指挥明国水军对倭作战。

万历帝下的官帽雨可谓人人不空、个个不落,比如舒尔哈齐,他也有份。高丽战争中,舒尔哈齐立功颇多,加上他已跟努尔哈赤分家、自立门户,所以被加封为署都督同知、骠骑将军、建州左卫都指挥使,这几个官职头衔跟努尔哈赤的都督佥事、龙虎将军适当地错开了,他统治下的建州左卫也从新宾东迁回图们江地区。原先的建州左卫就在咸镜北道地区,朱棣将高丽铁岭卫内迁回国后,建州卫也不断地向西南迁徙,高丽人和建州女真百年争斗形成了如今的咸镜道,夏华既已租借了咸镜北道,舒尔哈齐正好跟他做邻居。

袁可立被加封为署指挥同知、广海卫游击将军、新安军步兵营营将,孙承宗被加封为署指挥同知、新安卫游击将军、新安军中军官,此二君都是投笔从戎的书生武官,根据他们在高丽战场上的功劳,都可以成为一营主将了,每人掌兵两千七百左右。杨文部在去高丽时拥有约六千兵力,包括两个步兵营、一个炮兵千总、一个骑兵把总以及夜不收若干,在参加进攻倭国本土之战前既可、也应扩编到一万兵力左右,增加两个步兵营,骑兵把总扩为骑兵千总。在李家军里毕业的袁可立和孙承宗回归新安军,恰能满足杨文部的扩编需求,袁可立担任新设步兵营营将,孙承宗担任杨文的中军官,可代主将发号施令、管理军中日常事务等。

李建业升为骑都尉、指挥同知、辽东镇游击将军;

曲阳升为昭信校尉、百户、辽东镇骑兵把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