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鹰国牧场主、农场主和工厂老板,看到蜂拥而来的炎黄人,他们就感到是世界末日来到一样,纷纷挂牌卖出自己的产业。
徐磊知道后,责成司令部私下组织收购团队到各个城市购买产业,很多产业都不足价值的十分之一就买到。
一旦有带头的,就一发不可收拾,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很多农场主几代人积累的财富还是很多的,十分之一也是很大的一笔财富,够他们回到英国本土养活两代人。大多数英国农场主、工厂老板和畜牧场老板都抛售手中的资产逃离澳国,返回鹰国。
徐磊安排的团队趁机收回这些地方,组建新的农场、工厂和畜牧场。缓解了人员安置的很大压力。很多打工的两代以上的鹰国移民,看到一起工作的人语言不通,虽然没有多少资产,也卖掉住房返回鹰国寻找发展机会。很多大学、中学和小学的老师和学生都移居回各自的国家,徐磊顺势接收这些私人的学校和学院,直接招收炎黄学生,有文化的直接到大学参加实用课程学习,通过自治区在各个国家的办事处聘请矿业勘探、开发、冶炼工艺的专家学者进行授课。学生不会英语的,都在特战队员的特别教学下一个月就完成了基本会话,然后交给澳国的英语老师进行深度培训,按照特战队员的要求,所有学生三个月不得离开学校,全部在英语的环境中。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开展军训,那个军训可不是后世的军训,那是手中端着枪,口中背着英语单词,不搞列队那一套,都是实战学习。
三个月后,当外聘的专家到位,特战队带着训练的枪械撤离学校,顺便带走有潜力的可培养的学生进行特战训练。
徐磊每天只休息四小时,不断地对各个工地、各个城市的突发情况进行指导和梳理。特别是每周过来的十几万人让他操碎了心,既要有饭吃、又要有活干还要有奔头,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安下心来,随着一个区域的矿场扩大和冶炼厂建成,相应的住宅小区也同步建设起来,原来承诺的保底一年生活,三个月后在冶炼厂开工后,基本进入正常的生活轨迹,根本不需要保底生活费。
有工作的生活都自己负责,比起拿供应自豪得多。炎黄的传统都是老人带孩子,年轻人工作,徐磊要求只要女人可以工作的岗位都要向女人开放。不得歧视女工,要同工同酬。妇女的工作热情马上提高起来,驾驶汽车学习成了最大热门,很多妇女都踊跃报名。
当这些人将生活情况写信寄回老家后,这些信被老家亲人看到后,都纷纷申请到澳国。
炎黄各省的热情让徐磊觉得有点失控,在经过半年移居一千万人后,不得不减少移居人员数量。因为创造的就业机会的岗位赶不上移居人到来的数量,所以,徐磊只有根据几大支柱产业逐步发展再按照需求统筹移民。
半年后,徐磊的特战队训练计划开始实施,全部是经过反复筛选的十五岁的男女少年,他们将接受三年严酷的三栖训练,三年后将作为防卫澳国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主力军。
在澳国开展的移民是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移民同步开展的,日耳曼总督给徐磊的资源勘探图,给了徐磊很大的帮助,移居人员到来后,直接到各个矿区开工,各国的工程技术人员几乎被请了个遍,包括澳国,一千多万人的大工地,大多是目不识丁的农民,既要培训,又要上岗,可以说,真的让徐磊操碎了心,一百五十多斤的体重,半年降到一百二十斤。好在他忙里偷闲还坚持锻炼,不然,真会造成青年早夭。
刘浩知道情况后不得不派出杀手锏监督他的生活,那就是派出他的奶奶,总部学校的校长来监督他的生活起居。在奶奶的严格监督下,生活有规律的徐磊才将体重重回一百五十斤。
这半年,徐磊在澳国是在繁忙中度过的,王莉和晁勇他们在干什么呢?
王莉在刘浩做了动员之后,就将各个独立国家的出使人员派出去,同时,在基地统一培训工业部和经济部下属的企业派出人员,很多企业都交给王莉统一操作,王莉趁势将几个纵队的特战队中的年龄稍大即将退役人员,作为各个企业的派出人员进行培训,企业只需要派出技术人员教授产品知识的特性就行。
军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就是不一样,当仲冬和飞洲独立国家的炎黄贸易城谈妥,这些各个国家的贸易团队的简单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很大提高,货币计算和产品说明都可以表达得非常明晰。
这里要介绍最牛的就是阿孟家国的谈判代表,他租用了阿孟家国红海边吉达的一块十公里海边的一百平方公里的土地和波斯湾达曼的一块十公里海边的一百平方公里土地,使用期限是一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