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潜艇在内外艇壳的夹缝中设计了储油舱,让舱室空间不用储存燃油,只是储存很少的备用燃油,按照他的说法,外壳一旦被击中破损,存活的概率很小,不如把它利用起来,增加舱内空间,给艇员留下更大的空间,让他们休息好,让他们更集中精力投入战斗。
看到潜艇的状态和数据,刘浩对这艘潜艇也充满期待,只是这个设计师提出两个没有的设备,就是声呐和通气管,声呐日耳曼国在秘密研制,其他几个国家也在研制,听说米国已经装上潜艇,如果没有声呐就不能在水中直接进攻,只能在潜望的状态下进攻;通气管是柴油机在水下工作时充电用 ,避免了潜艇上浮充电的容易暴露的弊端;如果解决这个问题,即可以将五座20mm机关炮拆除就可以,拆除后还可以减少阻力,声呐和通气管只是作为预备选项。另外,现有的铅酸电池也相对落后,即便装上六百吨也很难达到设计要求,只有熊国的蓄电池效率最高,在严寒的冬季都不衰减。其他设备现在都够用。
刘浩听了潜艇兵提出的这些问题也觉得应该重视起来,现在采购这些电池也是不得了的事,一艘电池就是六百吨,这要给人多少东西才能换回来,更何况,早先已经引进建立了铅蓄电池厂,为卡车启动使用,现在需要这么大的量,还要更先进的,这就要考虑一下了。
蓄电池到熊国购买专利,他们不一定卖,刘浩只有另想办法。
声呐这种仪器,谁都不会卖给你,因为一战鹰国的船舶损失最大,其实鹰国早就研制出了先进的声呐,缴获的两艘潜艇就有,不过,那只是鹰国上一代产品,没有生产图纸和生产说明,很难生产出同样的声呐,刘浩还想质量高一点。
知道需求后,刘浩表示尽快会解决这个问题。
说了鼓励的话后,刘浩就到奉天兵工厂看自动化枪管成形设备的情况。
刘浩利用经济危机从高卢国引进了两套枪管自动化成型技术,刘浩看了很不满意。第一,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第二,速度太慢,导致能耗增大。
两套自动化设备各有优劣,刘浩让工程技术人员重新对设备按照他的思路进行改进,并要在改进后进行试验,什么时候满意,什么时候组织生产,现在对枪管的需求不是那么强烈,现在还是让外部加工,每月三万根全自动步枪的枪管,一万根半自动狙击枪的枪管,经过竞争,他们兵工厂的利润并不高,如果自己生产,自己的次品率的损耗就抵上他们的利润,更何况,现在东北冶炼厂在全力冶炼船用钢板,根本没有设备来炼枪用钢。
刘浩准备将朝仙的冶炼厂改为枪用钢冶炼厂,让澳国的冶炼厂生产船用钢材,现在船用钢材缺口太大,几个冶炼厂生产的船用钢材完全满足不了造船业需求,刘浩已经给徐磊下任务,要在现在的基础上,提高三倍产量,满足船厂需求。
现在的运油船都是租用欧美的船只,还有缴获鹰国的五艘运油船,运油的速度满足不了炼油厂的需求,刘浩已经责成徐磊在阿曼的炼油厂用的石油全部要用石油管道从阿孟家国、阿曼的输油管道运输,阿曼的管道已经连接到波斯湾的阿布扎比,波斯湾几省的石油经过短暂的船舶运输,直接在阿布扎比用管道传送到塞拉莱基地,塞拉莱基地生产的汽油和柴油由偶洲自己的船运公司经红海转运到偶洲。
下一步,刘浩安排徐磊在地中海的贝鲁特再建一个一百万吨的炼油厂,偶洲需要的汽油、柴油和其他油品可以直接在贝鲁特直接运输到偶洲,省去了周转红海和苏伊士运河,贝鲁特的炼油厂原油一律通过管道从叙国、克国和约国输送过去。偶洲如果需要原油也通过这个管道在提尔的另一个端口直接装船运走。
现在最大的缺口就是钢材,制造船舶需要钢材、制造机器设备需要钢材、制造枪炮需要钢材、制造弹药需要钢材、制造输油管道更需要钢材,国内还在设计铁路,到时候钢轨和制造机车更需要大量的钢材。到处都是钢材缺口。
没有办法,刘浩只有货物换钢材,以货易货,和熊国的交易很成功,熊国大量的钢铁厂,大量的钢铁产业工人和足够的自产矿石,让他们生产能力特别强大,炎黄共和国的轻工产品通过火车源源不断拉向熊国首都,从熊国源源不断拉回钢铁,知道炎黄可以自产潜艇钢材,熊国也没有封锁高科技板材的需要,大量的潜艇用钢材被拉到潜艇基地储备起来,熊国的潜艇钢材经过试验,比炎黄的钢材质量还是好得多,刘浩趁机大量囤积,一旦出现战事的苗头,这些军用钢板想买是买不到的。
米国生产出航空甲板用钢材,刘浩在得到资料后在冶炼厂也生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