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士们喝过绿豆百合汤,领了十两安家银子之后,姜黎道:“请太子爷为新军赐名!”
高起潜眼神一亮,透出了几分感激之色。
他看的清楚,这支一千五百人的军队,从头到尾都是姜黎在操劳,连银子都是姜黎搞来的,要想把太子架空,容易的很。
可是姜黎没有这样做,反而请太子赐名,就等于打上了太子的标签,以后这支军队,就是太子亲军了。
“太子爷可得好好起个名儿!”
高起潜笑道。
“便叫虎贲罢!”
太子早就热的前胸贴后背,随口便道。
毕竟虽然搭有凉棚,太阳晒不着,可是凉棚底下蒸啊,他只想早点回去,洗把澡,换身衣衫,好好睡个中觉。
姜黎暗暗摇头。
这名字……土啊。
不过底下将士欢呼起来,齐声大喊:虎贲,虎贲!
罢了罢了,入乡随俗。
“啪啪!”
姜黎拍了拍手,便道:“如今军中,只任命了五位百户,各总旗小旗要根据你们在训练中的表现挑选,大好的前程,切莫自误。
现在都散了罢,明日五更天准时来校场,倘若有谁来迟,咱们一起等他,训练也延迟,多晒了太阳可别叫苦!”
邢凤暗道了声毒!
别看迟到没有惩罚,可是所有人跟着连座,那人还想混下去么?
“得令!”
众军轰然散去。
姜黎与太子等人也回了府,毕竟炎炎高温,下午不易活动。
傍晚,日头渐渐西垂,一轮透明的月芽冉冉升起,冷清的月华徐徐驱散着火躁。
简单吃了些,姜黎就带着邢凤、高元爵、几个丫鬟、数名标兵拖着银子去往扬州军器局,事先已经派人打过招呼,内务府要来收编。
匠人们早已恭候,有白发苍苍,满手老茧的老人,有神情麻木,腆着大肚腩的中年人,还有跃跃欲试的青年人。
别看明朝枪械粗制滥造,炸膛率高的惊人,导致军卒放铳时不敢装足火药,根源却在体制,匠户本身手艺不差,真要严格要求,按标准化计件生产,明朝匠户做的枪,不见得逊于同期欧洲。
整个军械局有百来匠户,祖祖辈辈制造火药,嘉靖后开始造枪造炮,扬州乃至整个淮扬地带的枪炮,都出自于他们手中。
明代火药的配方公然写在书上,任何人都能做,但是有代代相传的经验,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事故发生。
事故这种意外很难说,以现代精细化的工序,还常常有鞭炮厂爆炸,更别提古代了,而且火药是手工制做,手感非常重要。
姜黎照例一通训话,申明将军器局编入内府务,因功晋职,从一等功到五等功不等,攻关重大科技难题,可获特等功,提请太子赐爵。
另每人发十两银子安家费,月薪打底二两,依级别递增,并按计件拿提成,家眷可以适当安排入内务府名下产业。
匠户欢欣雀跃,即便是对太子没太大的信心。
毕竟自古以来,杀官杀兵杀民杀女人小孩,却从来没人杀匠户。
匠户是技术人才,就算将来太子事败,南京朝廷也不会杀匠户泄愤,最多日子难过些。
整个军器局里,枪炮火药不多,主要还是原料,这让姜黎更加欣喜,火药没法还原,原料却可以按照新的配方做火药。
姜黎向一名约五十来岁,叫纪大的老匠人问道:“纪师傅,火药如何配比?”
纪师傅一脸皱纹,双手因长期做药,又黑又黄,他没有名字,由于是头一胎,爹妈叫他纪大。
这时道:“回总管,《武备志》有载,几十年啦,咱们一直用这方子。”
姜黎道:“我重新给你个配方,先按我的配方做火药,我再教你颗粒药的方子,成了,所有参与者记五等功一次。”
颗粒药很简单,药三斤+烧酒一斤。
与粉状火药相比,防潮性能更佳,还可以保持合理的燃速。
枪炮对火药燃速的要求不一样,粉状火药不好调节,颗粒药则不存在,可以通过颗粒大小调节燃烧速度,外表还能滚蜡,滚石墨,保持干燥并避免静电。
而且颗粒药烧的慢,膛压不会爆发性上升,可以提供持续稳定的推进力,降低炸膛的风险,并有效提高弹药击发的初速度,获取更远的射程和更强大的威力。
燧发枪必须用颗粒药。
纪大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