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炭燃烧之猛,比石炭强上数筹,煤炭矿石煅烧的时候可得一种能燃烧的气,因烧煤炭而得,朕称之为煤气。”
“平炉如同灶台,把锅改成桶状,用钢制成。朕称之为坩埚;
平炉炼钢可用焦炭、煤气,每一锅炼钢时根据其重量加入少量草木灰、木炭粉末,可得不同品质的钢,此法还需不断的验证。”
徐光启听崇祯所说炼钢方法,激动无比。求证道:“此法果真如同陛下所说?能否把书借给臣阅读?”
崇祯听徐光启要借书,尴尬道:古籍朕不过是略读,书名忘记了,朕但可以让人抄写。”
徐光启失望道:“多谢陛下”
“王伴伴,把朕所说方法抄写给徐爱卿”
“奴婢,遵旨”
转炉炼钢可用最士的方法来炼钢,用石油做燃料。
向徐光启道:“徐爱卿,见多识广,可识其物?其物状如油,粘稠无比,其色黑如墨,可作照明,燃烧时浓烟滚滚”
徐光启道:陛下说说之物为火油,汉朝已经开始使用了。”
崇祯道:“转炉炼钢,其外状如同大水缸,缸用钢制成,装在架子上,寻得一处急喘河流,驱动空心大齿轮,大齿轮连接曲杆,曲杆连接小齿轮。齿轮装在转炉上,用火油作燃料。”
崇祯道:朕所说炼钢方法,还请徐爱卿保密,不得外泄。”
“臣,遵旨”
崇祯皇帝点头道:“朕决意,兵仗局、工部军器局、王恭厂,今日合并,新建军械局,这军器局先设督造一人,原工匠调往军械局,将我大明的火枪、火炮人才,还有西洋那边的传教士,全都集中在京畿这边,寻找一处合适的地方。”
军械局独立于六部之外,不用受限于工部,直接听命于朕,下辖一个制造司、研发司,专门营造各种军器和研发新型火器,徐卿觉得怎样?”崇祯说道
徐光启微笑道:“陛下圣明”
徐光启道:“陛下所命,臣不敢辞,其实有比臣更好的人选,精通制造火炮。
崇祯道:“是谁?”
“臣的学生孙元化,”徐光启捋髯微笑道,“元化万历四十年中举,却喜欢西学无心继续科举,对西洋火炮有着很深研究。”
正史上天启二年,兵部尚书孙承宗经略蓟辽,元化献《备京》、《防边》两策,并辅助孙兵部筑宁远城,
造红夷大炮十一门。天启六年,老奴率建奴大军攻打宁远,便在宁远城外折戟元,优老奴重伤半年后死去。”
“孙元化!”朱由检咀嚼着这个名字,他当然有印象。
上一世,崇祯四年,皇太极率建奴大军攻打大凌河,其时孙元化任登莱巡抚,朝廷调其部下军队增援大凌河。
谁知道其部将孔友德却叛变占了登州,劫掠胶东半岛,半个山东为之糜烂,剿灭用了长达一年多的时间。朝廷调集了大批军队,废了很大代价才把叛乱扑灭。
而孙元化作为登莱巡抚,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被押解到朝廷后,朱由检亲自下旨,把其明正典刑。
朱由检却没想到,这个孙元化竟然精通西洋枪炮,就连徐光启对其也十分推崇。
看来,还是朕不会用人啊,这孙元化明明是搞技术的人才,就不该让他去镇守一方。
“如此,让孙元化,便宜行事,便给孙元化一个兵部主事的职务,让他专门替朕制造火炮吧。”
朱由检当即道,“朕决议曾设军械局制炮厂,就让孙元化负责,专门为我大明军队制作精良武器!”
朱由检道:“还有什么懂火器的人才,可一并说”
徐光启有些不好意思道:“还真有,臣的外甥陈于介,正在跟着臣研究历法,也懂些火器知识,也许可以一用”
朱由检问道:“可有功名?”
徐光启摇摇头:“他平素喜欢杂书,西洋传过来的书籍读了不少,正经的五经四书却不爱看,一直没有考中功名。”
朱由检点点头:“如此先给他一个兵部司务的官职,让他辅佐孙元化造火炮吧。”
徐光启忙道:“多谢陛下。
陈于阶读书根本不行,想考取功名很难,兵部司务虽然只是九品小官,却是正经的官身。
而且火器造的好,以后说不定还能升官。
朱由检撩了撩袍袖,看着徐光启说道:“朕可一直都没忘记,大明跟建虏多次交战,败多胜少,叫朕明白一个道理。
想扭转大明在战争方面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