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孺子可教
朱元璋沉吟片刻,忽然冷笑道:“我算是听明白了,叶小哥你的意思是洪武爷办的空印案无法可依,只是依靠严刑峻法难以服众?”
“莫非叶小哥,也是郑士利的同情者?”
叶轩顿时懊悔不已,被那二十两银子迷惑了眼睛,一时没注意分寸说过了,然而此时后悔无用,必须把话原过来才行。
要不然老朱可不管你说的有没有道理,他老朱的话就是道理!
就像郑士利上疏中认为不应矫枉过正的四点:
一,空印案所用文书与正式文书不同,且加盖的是骑缝印,也就是每张文书只有一半的官印,即便流出也很难被不法之徒利用;
二,账目上的数字有地方官府和户部层层勘验,空印文书只是为了便于修改,经手人即便有空印文书在手,想要虚报账目趁机贪墨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使用空印也不过是权宜之计,;
三,若是太过较真,各地官员常常需要数次往返地方与京城,这里面少的一二千里路、多的三四千里,实在是事倍功半,;
第四点,也就是让朱元璋觉得叶轩在阴阳自己的一点,同时也是朝野上下普遍的观点,那就是翻遍大明朝的律法,没有一条明确禁止使用空印!
而且,这是从元朝开始,就已经有的风气。
法无禁止即可为,既然没有禁止,又怎么会是犯罪呢?更别说官员们这么做,还有旧例可循。
说的有道理吧?
可以说是有理有据,可结果呢?
郑士利喜提:“流三千里”,家属连坐,入狱。
叶轩装作淡定的样子,实则内心慌的一批。
叶轩眼珠子一转,道:“非也非也,郑士利所说看似有理,其实深究起来都是歪理!”
朱元璋闻言不禁有些出乎意料,原以为叶轩一口一个法制,会是郑士利的支持者或是同情者,没想到叶轩居然说郑士利说的是歪理。
顿时来了兴趣,以认同郑士利的口吻道:“怎么会是歪理,咱听着说的没错啊!”
叶轩翻了个白眼,心道你丫就演吧。
嘴上却是立刻说道:“先说空印案无法可依吧,虽说我大明并无命令禁止使用空印,但使用空印私自修改钱谷册书,一个欺君之罪无可争议,别说是开刀问斩了,便是抄家灭族也不为过!”
朱元璋听的直点头,真相把朝中那些认为他小题大做的官员拉过来,听听叶轩是怎么说的。
他老朱非但不是心狠手辣,反而手下留情了。
叶轩继续道:“还有说使用空印只是权宜之计,我要说的是事关赋税乃是国家命脉,权宜之计岂可轻易使用?要是连赋税也可以权宜的话,岂不是行军打仗、断案查冤等方方面面都可以权宜了吗?”
“久而久之国将不国,官员散漫、政令难行!”
“说得好!”朱元璋忍不住替叶轩喝彩道:“可惜满朝诸公还没有叶小哥你一个卖烧饼的看得透!”
叶轩讥诮道:“满朝文武聪明人多着呢,岂会不知。”
“哦,”朱元璋诧异道:“既然百官懂得这个道理,又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叶轩为了小命着想,索性抛出猛料。
“其实说到底,这不过是士大夫集团和洪武爷之间,一场心照不宣的博弈罢了!”
一边的毛骧听的浑身湿透,这个叶轩也太勇了,咋啥话都敢说。
这岂不是把百官摆到了朱元璋的对立面,要是朱元璋真的听信了叶轩的话,那以后满朝文武还有好日子过么?
要让百官知道,非得恨死叶轩不可。
然而叶轩现在可没那么多顾忌,一边回想着上一世专家们对于朱元璋在空印案中的心理分析,一边说道:
“用我老家的话说,千里为官只为财。可要是头上顶着个一言可断生死的皇帝,尤其是洪武爷这样视贪官污吏为死敌的皇帝,你说大臣们还能开开心心的捞钱、舒舒服服的享受人生吗?”
“当然不能,那怎么办?想办法架空皇帝呗!空印案表面看似没什么,实则是挑战皇帝的权威,一种文人间试图架空皇权的默契!”
“这种事洪武爷要是不予以严厉回击,类似的事情便会陆续有来,早晚有一天皇帝会失去权威、政令难行,而天下也不再是皇帝的天下,而是贪官污吏的乐土!”
朱元璋只觉得找到了知己,因为他的确就是这么想的。
但有一点他还是没想明白,于是继续问道:“官员这么做,难道不怕亡国么!”
叶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