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这个导演不差钱! > 第115章 论影迷入坑渠道

第115章 论影迷入坑渠道

【《我不是药神》——一部经典的华国电影。】

看到这标题,王振国一愣。

他是一名退休老师,多年来一直有在订阅报纸,并进行逐字逐段地阅读。

有些时候来了兴致,还会对上面的好词好句进行摘抄。

连摘抄笔记都有厚厚一摞。

累得本就不太好的腱鞘炎复发,被送进医院,花了好大一笔钱治疗。

近些年手机兴起,女儿便劝他放下报纸,可以在各大媒体平台获取咨询。

王振国严厉拒绝。

他可听说过网上那些乱哄哄的新闻,也知道上面有些人为了流量不择手段。

信息和知识一样,需要筛选过后再进脑。

他可不会任由糟粕茶毒大闹。

王振国继续往下看。

最先映入眼帘是一张照片。

那是一张两人合影。

一老一少。

老人长相不算难看,顶多是普普通通,除了那酒槽鼻略微显眼外,再没有其他记忆点。

青年的容貌便俊朗许多。

这“许多”是省略词。

两人有种不在一个图层的美感。

照片上的小字介绍是——观南导演(右)与主摄影师顾玄武(左)。

王振国第一反应。

摄影师长得还挺俊俏,导演有点其貌不扬。

又瞅了一眼照片,这才意识到将两人认错了。

长得俊的是导演,长得丑的摄像师。

年轻的是导演,年老的是摄像师。

王振国:“这年月导演都这么年轻了?”

他对这报道产生点微妙的恶感。

抱着挑刺的想法,也抱着看好戏的态度,王振国继续往下看。

【近期有一部影片正在电影院火热上映,记者应邀采访到导演本人,让我们一起走进影片。】

一段简单的剧情介绍。

王振国匆匆掠过。

电影介绍写得再好也没有用。

他从不是影迷,对花钱出去享受没有兴趣,在家可以看电视,为什么要给电影院掏钱?

都是屏幕呀,顶多一大一小。

【在记者采访的时候,观南导演也说出本片的创作初心。

长期以来,国内多数有效治疗癌症的药物来自进口,价格大多过高,而一些有效的新药受限于漫长的审批流程,国内患者难以购买。

吃药难,一直是患者们的心病。

《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便扎根这一主题,真实朴素自然地讲述了病人们企图自救的故事。

在采访开始前,观导还给我们看了份数据。这是一份来自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高达427万,患者五年内生存率在30%左右,可欧美发达国家达到70~80%。这种差距的原因在于:一是欧美医药研发技术;二是长期性投入;三是低价药保障。

“药神中治疗慢粒白血病的格列卫,国内售价两万三一盒,一年药费需要28万元,而在澳大利亚有医保的患者,可以用190元每盒的价格买到。根据调查,31种在我国销售的进口抗癌药物价格平均是英国的两倍。”

“面对‘用钱卖命’的负担,不少选择放弃,有的人则被迫加入‘购药大军’”,到印度等周边国家采购低价的‘仿制药’。顾师傅也是因此被病友们拜托,才会开启‘代购’之旅。”

说到这里,观南导演还开了个玩笑:“别人代购化妆品,顾师傅代购药品。别人买美丽,他买命。”】

一句笑话却让王振国笑不出来。

他得了腱鞘炎,别看是个小病,治疗起来却要花不少钱。

小病如此,大病呢?

随着年龄上来,他愈发能感觉到身体不适,机能一天比一天更往下滑。

要说得病住院,也就是一眨眼的事情。

到了那个时候,如果也碰上买不起的药品,他又该怎么办?

想到这里,王振国整个人都不好了。

他忍住烦躁,将报道看完。

【“穷病无药可医”——在《我不是药神》中反派说出这句话,并在最后让主角将故事引向感动的一面,而不是继续向下深挖,否则整个故事会更加残忍、晦暗、绝望。

因此我们所有人都知道,这个问题无法解决。

笔者曾两次观看本片,确定这是观众们想看到的影片,是那群恨不得不成钢的影迷们所期待的影片,这也是在电影工业下所拍摄的高水准的商业类型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