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响了很长一段时间,李如一偷偷掐表计算,足足有将近二十分钟,忍不住微微挑眉。
这群看不懂京剧老外也能懂得了这部电影?
事实证明,他们真可以。
首映会结束,格里芬作为特意请来的影评人,有计划跟观南私下里聊一聊。
期间,李如一好奇地问出。
格里芬却乐呵呵地回答,“我在孔子学院了解过京剧呀,尽管不能很能特别清楚你们京剧中各个角色的配置,却可以大致明白观想表达的意思。”
说起电影,他便忍不住滔滔不绝起来。
“观在剧中采用了两套电影叙述方式,一套是通俗化的,一套是舞台化的。通俗化的电影语言用来叙述,舞台化的语言用来点题。在这部电影中,两种语言近乎是均衡的表现,论玩平衡,不得不承认还得是观南厉害。”
“哦,对了,我之前还碰到个同样厉害的影迷朋友,他特别喜欢体育馆里的段落。”格里芬想了下邓肯的说辞,“借用舞台光效,将京剧人物的动态变得更加突出,利用光柱和影子放大人物的肢体表演,不得不承认,用得确实巧妙。”
没想到有朋友这么快看透这一技巧,观南略略挑眉,“不知道是哪位朋友这么有眼光?真想认识一下。”
格里芬立刻扭头,抬手便向后招呼,“哎,你快来——”身后空无一人,原来跟他聊得很投契,并想将其引荐给观南的影迷,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人去哪里了?他应该是你的铁粉,一直念叨着你,怎么到了能真正和你认识的时刻却消失得无影无踪?太奇怪了。”
观南没将这事放在心上,“没关系,之后总会有继续见面的时刻。”
首映会结束,手快的影评人在当晚便见诸于公共媒体。
对,这位手快的影评人指的便是观吹中的观吹、观吹中的战斗力——李修平。
说句实在话,能为了首映式,巴巴买票飞来好莱坞,这位追星也算是追到了极致。
【华语电影巅峰——《霸王别姬》——剧透预警,没看过的影迷们勿点。】
【在取下这个影评名之时,朋友劝我别太狂,哪怕这部影片值得这句称赞,却也要低调行事,免得给观南招黑。
我也有心要修改,偏生在回想遍电影后,毅然决然地定下这个名字。
原因无他,《霸王别姬》值得。
影片以小豆子即程蝶衣为第一主角,讲述了他和他所有人的一生,而他的故事开始于一个谎言,即“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他虽然长得很像女生,但并不是天上就有自己是女性的性别认同。
他反抗过,唱过很多次“我本是男儿郎”,却被周围人不断否定。于是,在被师兄狠狠教训后,他低头任命,不如就当自己是女娇娥。
以后多年,一直以这句话为念,自个儿成全自个儿。
直到最后,他忽然间意识到“我本是男儿郎”,于是拔出宝剑,如同虞姬般自刎。
当然,这只是站在程蝶衣的立场去讲述故事,其中影片却有着更加宏大的主题,扎根在本土文化归属上的发挥。
其中京剧元素是故事主题阐述的关键,后者为历史的演变,作为一种强大的戏剧冲突力量而存在。
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只有华国人才能看懂的影片。
幸亏得益于这些年日渐强大的祖国,和逐渐入侵的华国文化,在首映会现场,有不少外国友人们有似懂非懂地明白这部电影。
……
想说的话有很多,最后想了想还是落在一句话上——观导,这么多年,您还是这么喜欢刀人呢,好会发刀子呀。网文作者们都得跟您学习下,什么叫BE?这才叫BE!切切实实的BE!】
看到这篇影评,观南目不斜视,果断往下划。
什么叫刀人?那是正常的故事发展。
接下来是个老熟人的评论,北美相当有名的毒蛇评论家,史蒂文·科恩。
【又一次得以看见观南的作品,开心之余也很兴奋,兴奋之余又觉得不安。导演的灵感是有时限的,一如他们的能力一般。在年轻之时,拍得出惊世骇俗的作品;年轻之后,却都是些连正常剧情逻辑都捋不顺的赔钱货。
……尽管以观南的年龄而言,这是不该这么早提出的遭遇,然而!观拍了那么多部好电影,非常担心他会才华散去,好在这部《霸王别姬》带给我惊喜。
提前声明,我对观南用来讲述的“京戏”了解不深,仅从导演如何实现作品的表现力来浅析一二。
《霸王别姬》首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