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实战演训的失败者们,还在不断的退场。
朱允炆委派出许多文官去迎接,然后纷纷引来见他,算是给足了这些失败者面子。
此举引来不少的非议,当然少帝的决定就是圣旨,再多的议论也得烂在肚子里。
哪个敢公开唱反调,真就是在考验少帝的刀锋利不锋利了!
不过少帝倒也并非毫不挑拣,那些千户以下的失败者,只由黄子澄等人接待。
只有千户及以上,才有资格享受天恩的。
周恕将消息传达完毕,现场果然安静了不少。
朱允炆注视着这一切,终于露出了满意的表情。
太监将龙椅搬了过来,朱允炆一屁股坐在上边,宫女们匆匆拿来掌扇,当即是将那头顶的火辣烈日给遮住。
喝了口茶,将燥热压了压,他的心情也是极为畅快。
他之前就苦于缺乏良将可用,以至于在对外用兵这事上,常常觉得力有不逮。
如今老朱大肆推动军国化制度,甚至还在这个背景下搞起了女兵来。
算是给他提了个醒,也坚定了培养武官心腹的决心。
显然,手底下文官就算再多,他们也不可能上阵杀敌,更无法在未来到来时保护自己。
但武官就不一样了,这些个家伙生来勇猛无双,又是一身武艺。
手底下兵多将广,只要一声令下就能召集千人万人过来护驾!
这种安全感可不是文官能够给的。
如今亲自出手操办这事,这种满满的收获感,自然是非比寻常。
文官们互相对视,脸上都隐隐浮现几分担忧神色。
这皇帝要是亲武将而轻文官可怎么得了??
那股温顺外表下的恶毒,也是有着几分暗流涌动之意。
朱允炆谈资颇浓,眼看着那不断回来的斥候,再没有报告什么精彩战事。
而他这边也没什么重要的角色需要接待,他也是有着几分闲暇心思。
“列为臣工对此次实战演训参战的双方,可有些看法么?”
“无需有何忌惮,但说无妨,又不是上朝,随口闲谈而已。”
少帝命人取来小马扎来,允许众人坐下谈话。
众人端坐于少帝脚下,虽说不是上朝,但那股极为注重礼仪之感,却还是显得有些肃穆。
眼看众人似乎谈兴不佳,朱允炆并不想让这个话题就此凉了。
当即是看了看黄子澄,此人现如今虽说只是个太常寺卿,却因为常伴少帝左右,而被少帝格外的器重。
日常交谈国家大事,更是列为群臣之首,即便是六部尚书、都御史、大都督等人,在议事之时也要在其之后。
足见此人在少帝眼中的尊崇地位了。
“黄爱卿,不妨谈谈你的看法。”
黄子澄对这些行伍之人,简直是有着一股骨子里的反感。
除了身旁那寥寥无几的被文官集团接纳的武人后代,与他关系还算不错外。
这大明暴力体系之中的行伍之辈,真就一个都不入他法眼的。
不过如今朱允炆兴致勃勃,他也不好驳了面子,便是显得有些漫不经心的道:“京营虽说现如今还吃不下禁军。”
“但凭借着禁军将士奋勇杀敌,以及那雄厚的实力,必能够笑到最后。”
“轻松将禁军解决掉的。”
“故而这京营无论损失如何惨重,也必是能够成为那个最后的胜利者。”
别看拱卫着金陵安全的最重要的两支部队,在各方面都比较相似。
但其实只有禁军,才算是太上皇的私人部队。
因为这支部队的人员构成,一般都是由太上皇亲自挑选的纯新人,背景绝对可靠。
故而但凡是有着禁军背景之人,几乎都是太上皇的绝对死忠。
但京营则略疏远了些,他们的人员构成大多来自建国初期的那些勋贵之后。
这些人尽管也是对太上皇效忠,但同时也对少帝效忠,并且要受到五军都督府和兵部节制,对太上皇而言,完全就是亲儿子和干儿子的区别。
可想而知,少帝如今想要发展自己的私兵力量,将目光落在禁军那里是没啥用处的。
反倒是京营这边有不少的机会。
黄淮、杨士奇、解缙、曹铭、胡俨等人,全都是对黄子澄报以冷笑态度。
难怪这个家伙能够如此迅速的就混上了御前首席的位置呢,这个揣测上意的能耐,还真的是非比寻常!
这些言论果然是切中了朱允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