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
“金平王不仅免除了咱们三年的苛捐杂税,还研究新种稻子帮助咱们提高亩产,真当是咱们得福气!”
“等新的稻子出来,我要送点给金平王,一个王爷,食邑几千户,就从未收过咱们得粮,我们应该主动点。”
“我也跟着一道去!”
农人们都十分乐意干这件事,有的说给五十斤,有的说一百斤,如今不差粮食了,大家聊起这件事十分开心放松,最后定下一家五十斤……
正聊着,一个人急匆匆跑来。
“不好了,听我一个在锦州做生意的外甥讲,朝廷要罢了金平王和武义将军!”
“朝廷不是刚封了金平王吗,才多久,为啥要罢了,也太不讲道理了!”
“好像是说咱们宜州驻军太多了,违背了大魏朝的律令……”
“狗屁!要是没这么多驻军,金平王和武义将军能打走昌国和越国那群狗杂碎吗,刚收回雍州,朝廷就要罢官,这也太让人心寒了!”
“这事怎么感觉是假的,我去问问里正!”
一群人呼啦啦去找里正,里正天天在村子里,消息不灵通,哪知道这些,于是去县里问县令。
县令呢,正沉浸在即将迎来的大丰收之中,根本不知道北方的情况。
他连忙喊人来问,这才知道,原来有些走南闯北的商人,早就把消息传回来了。
县令顿时面色大变,连忙前去找王爷将军。
而这时,一大批人马,一支五千人的精兵逐渐靠近宜州。
俞金霖看了看天色,做了个禁行的手势:“天色已晚,今日就在此地驻扎,明日争取抵达宜州!”
边上的军师走来:“将军,这一路疾行半个月,将士们顿顿喝粥,铁打的汉子也遭不住,是不是该让大家伙吃个饱饭了?”
俞金霖淡声道:“朝廷就拨了那么点粮食,必须省着点用。”
军师露出一个笑,伸手指着前方:“方才下官差人去看了,那边金黄色的地里长得全部是稻子,完全成熟了,只要割下来就能下锅,大火一烧,一人一碗热气腾腾的干饭岂不惬意?”
俞金霖一听。
连忙朝那片金黄色走去。
他是世家子,不认识什么稻子麦子,但能看出,这稻株结出来的穗子,每一颗都异常饱满,一看就知道是个大丰收。
难怪金平王可以养那么多驻军,因为粮食充足,再多的兵也不在话下。
他开口:“通知这块地所在的村子里正,说这片地被朝廷征用了,就不劳烦里正安排农人收割了,让士兵自己分工,割稻子,舂米,生火,煮饭,动作迅速些!”
军师大喜:“是,将军!”
五千人一路舟车劳顿,还吃不饱肚子,早就怨声载道了,如今终于能吃个饱饭,都立马动了起来。
大部分士兵都佩戴长刀,抽刀而出,下地就开始割稻穗。
他们都是朝廷养的精兵,从懂事起就进了军营,根本不太会割稻子,干脆只割那一大把穗子,扔到篓子里,割一把掉一把,一块金黄的稻田,被糟蹋的不成样子……
很快,升起了火,刚从地里收起来的还带着湿气的米被扔进锅子里,大火熊熊燃烧,阵阵米香蔓延开。
第169章 冲突
暮色降临。
夕阳收去了最后一道余晖,和平村被暮色笼罩,农人们正享受着傍晚难得的清凉晚风。
“出事了!里正爷,出大事了!”
一个少年的声音,打破了乡村的宁静。
正在洗衣裳的大娘抬起头:“啥事这么慌张,有事慢慢说!”
少年大口喘气:“我从镇上回来路过咱们村的稻田,看到好多当兵的在那儿驻扎。”
百姓们纷纷变了脸色。
“又要打仗了吗?”
“才过了几天太平日子?”
“老天爷还让不让人活了……”
“不是打仗!”少年忙道,“我听镇上的人说,是京城派来的人,准备罢免金平王和武义将军,他们在我们村子边上歇脚,割了我们的稻田,几十亩地全被当兵的糟蹋了!”
“罢免金平王?”
“割了我们的稻子?”
“田地全被糟蹋了?”
村民们一听到这话,哪里还坐得住,直接扔了手中的活计,全都起身朝稻田走去。
辛辛苦苦三四个月种出来的粮食,自己都舍不得吃准备拿去卖掉,这群人凭什么招呼都不打一声就割了?
里正也是满脸愤怒,带头朝那边走去。
这块地很肥沃,距离村子有些距离,走了大概一刻钟,他们就看到那片地亮着火光,在夜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