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胜拱手道,“陛下,宣府官员处决,谁去顶上呢?”
“传旨,着燕王朱棣兼管宣府,让他派人管理宣府,等朝廷派人过去,反正北平那边已经没有压力了,抽一些人过来问题不大。”朱权直接把这事儿扔给了朱棣。
朱棣的手下,是有能臣的啊。
“臣遵旨。”朱棣领旨,反正北平那边自己已经看不上了。
自己现在就想指挥神机营开疆拓土。
“谷王拥兵谋反,可见藩王掌兵驻守边关于朝廷不利,为避免大明再度内耗,朕决定修改皇明祖训。
允许藩王离开封地,前提是,藩王交出手中兵权,在当地做个闲散王爷,可留一千人作为王府护军。
负责保卫王府和藩王,当然,朕也不强制,不愿意交出兵权的,就举家迁回京城,无需镇守塞外。
在京城混吃等死,静待五世而斩,交出兵权之藩王及其子嗣,可从政,可从军,可从商,为后代儿孙立功挣爵。
当然,若是愿享一世太平,也可以在封地做个无忧王爷,朕还是那句话,不给朕找麻烦,朕绝不先找你们麻烦。
修改的皇明祖训,只对愿意交出兵权的藩王有效,那些不愿意交出兵权,举家迁回京城的藩王,依旧不许离开。”
朱权今天把藩王都叫来上朝,就是为了削藩。
但表示不强制。
但是回了京城,掌的那点兵够干啥的?还得处在皇帝的监视下。
朱权也不耍什么阴谋诡计。
就这么直说了。
有了朱橞这个家伙下场在前,朱权相信藩王不是傻子。
今年,朱权已经对三个藩王下手了。
一个削爵除国赐死。
一个降爵流放,等儿子出生后继承。
一个降爵禁足,缓期五年执行。
朱权此刻神机营在手,足以镇压一切,朱权的话就是规则!
顺者昌,逆者亡。
藩王好不容易才出京就蕃,想着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应该不会有人愿意再重新回到京城,被皇帝监视吧。
“什么收回兵权?这明明是陛下体念臣之辛劳!不瞒陛下,北平那地方苦啊!臣十分支持陛下收回臣的兵权,臣就愿当个将军,为陛下征战沙场,马革裹尸,陛下,虎符在此啊!”
朱棣率先表态,然后直接拿出了虎符,双手捧着就要交给朱权。
北平那点兵,还不够神机营的轻机枪突突两下的。
留着也无用。
自己还是跟着朱权混,指挥神机营在战场上哒哒哒哒哒,那多爽啊。
再说了,反抗有用吗?
各地藩王就算是联合起来,手上又能有多少兵马?神机营那冒蓝火的加特林一摆,纵有百万大军又能如何?
朱权既然提出了这件事情,那么削藩就已经是势不可挡的存在了。
更何况,朱权恩威并施嘛。
收了兵权,可也给了自由,不是么?
想去哪玩就去哪玩。
朱权见到朱棣带头表态,也是惊讶。
自己开始把大宁也交给朱棣了,现在又把宣府交给朱棣了。
朱棣就真的不要了?
这兵权,说放就放了?
“四哥,你这灭国之功,朕还没来得及赏你呢,内阁还在拟定封赏,你如此响应国策,朕心甚慰。
这样吧,朕封你之嫡长子为镇北郡王,节制北平兵马,北平的燕王府改为镇北王府,赐享亲王俸。
全权负责北平新都筹建事宜,待新都建成,再考虑封地改封的事情,四哥你的燕王府就正式改迁大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