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朱标说得也没有错。*w.a,n_z\h?e,n¢g?s¨h-u/k′u\.!c′o?m~
这件事儿不仅放在当官的身上适用,放在任何地方都适用。就好像一个在公司上班,公司要求他做的事儿已经写得明明白白了。只要做好了,就足额发工资。然后这个人有一次迟到了,公司按照规矩扣了钱,他就觉得公司严苛了,不讲人情了。如果都讲人情的话,那公司还开得下去吗。今天你迟到,明天他迟到,谁还干活儿啊。也许在朱标死后,朱元璋确实有些石乐志,一心想要给朱允文铺路,可能会错杀一些好官。可是朱标活得好好的时候,朱元璋有什么理由滥杀无辜呢?从一个要饭的,辛辛苦苦,一刀一枪拼到了皇帝的位置。朱元璋有什么理由不想大明好呢?滥杀无辜就能让大明好吗?朱元璋又不是傻逼,他怎么会这么认为呢。朱元璋想要取消宰相这个位置,觉得宰相的权力太大了。但是,如果胡惟庸在位期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一心为百姓,为大明。没有任何的私心,朱元璋怎么可能非要杀了他呢。要说朱元璋刚建立大明的时候,就想着废除宰相这个职位,估计没几个人相信。如果一开始就不想要宰相,完全可以在建国的时候不设立宰相这个职位啊。毕竟是新朝,总不至于全都延续旧制。朱元璋之所以要废除宰相根子就在李善长身上。洪武三年,李善长被任命为左丞相。史书上记载。李善长“明习故事,裁决入流”同时也提到他,“颇专姿”。有一次上朝的时候,朱元璋发现有一项重要的政令,没有经过他的批准就实施了。于是他当即质问李善长。“此何人下令?”李善长坦然回道。“臣以为可行,故先行之。”这句话什么意思呢。·x\4/0\0?t!x·t*.?c`o,m′就是说,李善长觉得这件事儿可以做,所以就直接让手下去做了。别说朱元璋了,换个人受得了吗?不说皇帝了,没几个人当过皇帝。就拿开店举例子吧。你开了个饭店,请了个厨师。你跟厨师一起商量好了菜单,厨师厨艺不错,店里的生意也挺好的。然后有一天,厨师突然就换菜单了,都没有通知你一声。你去问厨师为什么换菜单。厨师说,我觉得这个菜单更好,所以就换了。好,就算这个菜单更好,厨师有权力决定饭店的菜单吗?身为老板都没有权力决定自已的饭店卖什么菜?都这么干的话,到底谁是老板,谁是打工的。而且退一步来说,如果换了菜单导致店里生意不好了,厨师手艺好啊,人家拍拍屁股换个饭店照样当厨师。老板呢,他能走吗。店是他花钱投资的,生意不好厨师照样拿工资,老板可是实打实要赔钱的啊。所以哪里老板喜欢这样的员工?一个小饭馆,一共就一个员工,老板都受不了这种事儿。何况是一个皇帝呢。 也正是李善长的一系列操作,导致朱元璋对丞相制度产生了很坏的印象。当时徐达是右丞相。洪武四年,徐达北伐归来,朱元璋在奉天殿设宴,席间就问他。“丞相在外经年,可曾思念朝政?”这可把徐达吓得够呛,徐达当即离席跪拜。“臣武夫,唯知征战,朝政非臣所长。”这件事儿就说明,此时的朱元璋已经对相权产生了足够的警惕。胡惟庸被抓后,审讯官问了一个问题。“丞相可否代天子行令。”胡惟庸的回答是。“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这句话一出,传承千年的宰相制度就算是彻底废了。#¤求??μ书oa′帮?± ?<>无±\§错??内??~容÷£都尼玛这么说了,别说朱元璋了,换了谁也留不得他胡惟庸了吧。什么叫非常之时?这个非常之时的解释权,明显就在胡惟庸自已手里。什么叫非常之事?这个解释权也在胡惟庸手里。他这话的意思不就是,皇帝你听好了啊,说不定什么时候,我就会做一些事情,这个事情呢,有可能会让你皇位不保。也有可能让这个天下从姓朱改成姓胡。所以说,朱元璋其实也挺冤枉的。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情况下,他有什么理由杀人呢?难道就图好玩儿?有因必有果啊。朱标现在揭示了真相。真相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