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不容易当官了,都是人上人了,你朱元璋一点儿面子都不给。
自古以来,当官的贪点儿钱不是很正常的吗?如果当官没有特权,那我为什么寒窗苦读数十载?不就是为了当官,当人上人,享受特权的吗?结果你现在告诉我,我成功了,却依旧没有特权?这谁受得了啊。文武百官想要的,是一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皇帝,不是朱元璋这种眼里揉不得沙子的皇帝。就算是现在没犯事儿的,也是这么想的。因为他们也怕自已哪天就犯事儿了。所以朱标这个看似温和的太子,就寄托了他们的希望。文武百官中的大部分,其实都盼着朱元璋赶紧死,然后朱标即位。尤其是文官集团,毕竟朱标从小就对儒家非常的推崇,对待他们这些读儒家经典的文官非常的友善。只要朱元璋死了,朱标即位了,他们就不用活得这么小心翼翼的了。可惜他们错了,错误地估计了朱标。本以为朱标是只小绵羊,实际上朱标也是个大灰狼,只不过一直都伪装得很好。朱标确实从小就读儒家经典,可他也是生在战乱年代的。朱元璋对朱标又寄予厚望,怎么可能让他成为一个只会读儒家经典的书呆子呢。如果朱标是个书呆子,朱元璋还会一直坚定不移地支持他吗?“所以标儿你的意思是?”“儿子的意思是,当皇帝不应该太过苛责百官,尤其是不该随意打杀。但是该有的约束,一点儿也不能少。一旦没有了约束,历史必然还会重现的。儿子之前一直劝爹你对勋贵们好一些,也是不想让人觉得你是个残暴的皇帝。”朱元璋很是欣慰,他没有看错人啊。虽然两人还是有区别的,朱元璋喜欢直来直往,你惹我,我就弄死你。朱标是钝刀子割肉,看似不会一刀砍死你,但是该下刀的时候也不会手软。也正是李善长的一系列操作,导致朱元璋对丞相制度产生了很坏的印象。当时徐达是右丞相。洪武四年,徐达北伐归来,朱元璋在奉天殿设宴,席间就问他。“丞相在外经年,可曾思念朝政?”这可把徐达吓得够呛,徐达当即离席跪拜。“臣武夫,唯知征战,朝政非臣所长。”这件事儿就说明,此时的朱元璋已经对相权产生了足够的警惕。胡惟庸被抓后,审讯官问了一个问题。“丞相可否代天子行令。”胡惟庸的回答是。“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这句话一出,传承千年的宰相制度就算是彻底废了。都尼玛这么说了,别说朱元璋了,换了谁也留不得他胡惟庸了吧。什么叫非常之时?这个非常之时的解释权,明显就在胡惟庸自已手里。什么叫非常之事?这个解释权也在胡惟庸手里。他这话的意思不就是,皇帝你听好了啊,说不定什么时候,我就会做一些事情,这个事情呢,有可能会让你皇位不保。也有可能让这个天下从姓朱改成姓胡。所以说,朱元璋其实也挺冤枉的。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情况下,他有什么理由杀人呢?难道就图好玩儿?有因必有果啊。朱标现在揭示了真相。真相就是,大家好不容易当官了,都是人上人了,你朱元璋一点儿面子都不给。自古以来,当官的贪点儿钱不是很正常的吗?如果当官没有特权,那我为什么寒窗苦读数十载?不就是为了当官,当人上人,享受特权的吗?结果你现在告诉我,我成功了,却依旧没有特权?这谁受得了啊。文武百官想要的,是一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皇帝,不是朱元璋这种眼里揉不得沙子的皇帝。就算是现在没犯事儿的,也是这么想的。因为他们也怕自已哪天就犯事儿了。所以朱标这个看似温和的太子,就寄托了他们的希望。文武百官中的大部分,其实都盼着朱元璋赶紧死,然后朱标即位。尤其是文官集团,毕竟朱标从小就对儒家非常的推崇,对待他们这些读儒家经典的文官非常的友善。只要朱元璋死了,朱标即位了,他们就不用活得这么小心翼翼的了。可惜他们错了,错误地估计了朱标。本以为朱标是只小绵羊,实际上朱标也是个大灰狼,只不过一直都伪装得很好。朱标确实从小就读儒家经典,可他也是生在战乱年代的。朱元璋对朱标又寄予厚望,怎么可能让他成为一个只会读儒家经典的书呆子呢。如果朱标是个书呆子,朱元璋还会一直坚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