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喝的就更不用说了,比皇帝还好。*k^e/n′y¨u`e*d\u/.′c`o!m?
毕竟朱元璋这人对自已的要求就是艰苦朴素,一点儿也不铺张浪费。反而是皇子们,躲在自已家里想怎么吃就怎么吃。人生无非就是吃吃喝喝找女人,然后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最后再找点儿爱做的事儿。当个皇子,这些都能完美实现,反而是当了皇帝一点儿都不自由。那为什么要当皇帝呢?好吧,除了朱棣。他一开始没想当皇帝,但是自从知道自已后来当了皇帝,还干得很不错后,这家伙的皇帝之魂就觉醒了。不过这个问题也被朱吾适完美解决了,直接给他搞了一个新大陆让他去当土皇帝。老五老六可以说为大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为朱吾适的大明改造计划出了很多的力气。老五老六都还年轻,未来几十年,大明的医学和科技必然会飞速发展。发展的同时又能培养出一大批这方面的人才,这才是真的生生不息。所以应天府的小学生们必须经常去实践,实践的过程就是发现人才的过程。等到以后交通更发达了,朱吾适还准备把交换生搞出来。偏远地区的优秀学生可以到应天府来学习几个月或者一年。让他们长长见识。当然了,这些都是后话了,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朱吾适现在要做的,是找到老师。找老师这个贵精不贵多。语文老师这个好找,朱吾适的要求本身就很简单,只要实事求是讲课就行,不掺杂个人感情的那种。所以这个人选要么就是年轻人,那种不是很想当官的年轻人,或者说不执拗于当官的年轻人。这种人往往还保留着比较质朴的想法,也不能是大儒。大儒都已经被儒家经典给腌入味儿了,就像方孝孺,他就非常的推崇程朱理学。程朱理学说屎好吃,那他必然顿顿都会吃屎。方孝孺被诛十族也不是没有道理的,被程朱理学腌入味儿了嘛,思想僵化,根本就不懂得变通。在他心里,忠君爱国比天都大。就算他忠的这个君把百姓嚯嚯得不成样子了,他还是会义无反顾地支持这个君。忠君爱国当然是好事儿了,朱吾适也不是想找那种天生反骨的人。但是做人总要有独立思考能力的。越是多读书,越是应该有独立的思考能力。而不是遇到任何的事情都引经据典,按照程朱理学来。如果程朱理学真的这么牛逼,那宋朝为什么那么憋屈?靠着程朱理学不是应该就天下太平了吗。所以做人真的要学会独立思考,哪怕方向是错的,也比人云亦云强。朱吾适还真没什么太好的人选,思来想去,朱吾适还是把解缙他爹给叫过来了。“王爷的意思是,找一些老师,这些老师还不能是那种非常推崇程朱理学的,有自已的思想最好,没有的话,也不能太迂腐,是这个意思吗?”“对,就是这个意思。” 解缙他爹开始在脑海中思索自已认识的人,或者知道的人里面有没有合适的人选。解缙他爹也是从小读圣贤书的人,程朱理学研究得也很透彻。如果不是朱吾适的出现,他不算大儒也算是个小儒了。这种人跟朱吾适的理念显然是有冲突的。巧就巧在,朱吾适,不仅出现了,他跟朱吾适刚开始也没有过深入的交流了解,然后就开始跟着解缙学习数理化。数理化跟儒家经典其实是冲突的。儒家经典讲究的是,我说这个事儿得这么做,它就得这么做。至于理由?先贤都这么说了,还要什么理由呢?数理化呢,就很实际,是一就是一,不是一就不是一,一目了然。还有物理化学,也都有特定的公式,定律。就好像苹果熟了会往地上落,而不是往天上落。只要地球引力没有消失,别说是孔子了,就算全世界的有名有姓的思想家教育家都说苹果熟了会往天上飞,那他们也是错的。因为很好验证啊,坐在苹果树下等着就行了。可是儒家经典不一样,他说要忠君爱国,为什么,没有为什么,反正圣贤就这么说的,圣贤你都敢质疑,你算什么东西呢。解缙他爹以前当然也是不敢质疑的。不过现在嘛,他敢了。也说不上是质疑,只是学会通过现象看本质了。就好像物理化学实验一样,你得通过现象看本质,不然你永远也不明白其中的原理。光知道在密闭空间烧炭会死人,不明白其中的原理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把碳放在外面烧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