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岭南建基地,看我北伐大明王朝 > 第167章

第167章

朱元璋闻言,将视线从帝王名单上移开,转而接过那份功臣名单,细细审阅起来。他的目光在名单上逐一扫过,突然,他的眉头微微一皱,似乎发现了什么不妥之处。

“嗯?为何这名单之上,未有姜子牙之名?”朱元璋的声音虽轻,却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威严。他抬头望向那名礼部官员,眼中闪烁着询问的光芒。

礼部官员闻言,连忙躬身解释道:“回皇上,姜子牙乃周武王之重要谋臣,功勋卓著,然唐朝皇帝已追尊其为武成王,宋朝皇帝更是加封为昭烈武成王,其历史地位已近乎周武王,故而不宜再列为陪祀周武王之功臣。”

朱元璋听后,脸色顿时沉了下来,他沉声说道:“姜子牙纵有再大功劳,终归是文王、武王之臣子。君臣之礼,岂可轻易颠覆?唐朝、宋朝之追封,乃是后世之事,岂能作为今日之准则?此等做法,岂不是将君臣关系搞得一团糟?”

言罢,朱元璋的怒气似乎仍未平息,他大手一挥,继续说道:“既然如此,朕便决定,废除整个武庙系统,重新树立典范!关羽忠义双全,武勇过人,正是我大明所需之武圣。自今日起,关羽将取代姜子牙,成为武圣,受万民敬仰!”

礼部官员听闻朱元璋的决定,心中虽有不悦,却也知圣命难违,只得硬着头皮,勉强挤出一丝苦笑,躬身作揖道:“皇上圣明,臣等遵旨。只是,这废除武庙、替换武圣之举,实乃前所未有之大变,恐怕会引起朝野上下一番议论。但皇上旨意既下,臣等自当竭力执行,不敢有丝毫懈怠。”说罢,他缓缓退下,脚步沉重,心中五味杂陈。

待礼部官员离去,殿内再次恢复了宁静,只剩下朱元璋与朱标父子俩。朱标望着父皇那张略显严肃的脸庞,心中不禁生出几分好奇与不解,他轻声问道:“父皇,儿臣斗胆一问,您为何对姜子牙有如此深的成见?儿臣曾闻姜子牙辅佐周武王,功勋卓著,为何在父皇心中,他却成了不忠不孝之徒?”

朱元璋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复杂的笑容,他缓缓转过身来,目光深邃地望向朱标,语重心长地说道:“标儿,你有所不知。朕之所以不喜姜子牙,原因说来倒也简单。首先,他本是商朝之臣,却转而辅佐周朝,更以智谋助周武王灭商,这等行径,在朕看来,便是不忠。商朝虽有其衰败之时,但姜子牙作为臣子,未能尽忠守节,反而投身敌国,最终还亲手将老东家推向覆灭,这样的行为,岂能称之为忠?在朕的治国理念中,忠孝乃为人之本,姜子牙此举,无疑触犯了朕的底线。”

............................................................

说到这里,朱元璋停顿了一下,似乎想起了什么往事,眼神中闪过一抹不易察觉的寒光。他继续说道:“再者,姜子牙在《六韬》中所倡导的治国理念,与朕大相径庭。他言‘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主张以仁德治世,国君应以百姓为重,不可为一己之私而损害苍生。这样的思想,固然有其高尚之处,但在朕看来,却过于理想化,不切实际。朕作为大明之主,深知帝王之责重如泰山,不仅要守护江山社稷,更要确保大明基业千秋万代。因此,朕更倾向于以雷霆手段,震慑四方,巩固皇权,确保国家稳定。姜子牙的治民思想,与朕的治国之道背道而驰,自然难以得到朕的认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