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们也不服!朱皇帝的话,我们要听!贪官污吏,我们要斗!”百姓们的声音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冲击着韦知县和官差们的心理防线。
韦知县见状,脸色大变,他没想到这些平日里看似顺从的百姓,竟然会在这关键时刻站出来反抗。
他心中暗自懊悔,但事已至此,他也只能硬着头皮,强作镇定地喝道:“你们想造反吗?我可是朝廷命官,你们敢动我一根汗毛,就是与整个大明为敌!”
说到“造反”二字,原本还聚集在县衙前的百姓们顿时吓得脸色苍白,纷纷交头接耳,眼中满是惊恐与不安。
有的人开始悄悄后退,生怕自己与这“大不敬”的罪名扯上关系;有的人则低头不语,生怕多说一句就会引来灾祸。
人群逐渐变得散乱,最终如鸟兽散,只留下一地的《大诰》残页和几缕未散的青烟。
韦洞见状,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容,他挥了挥手,示意官差们继续执行焚书任务。“哼,我就说嘛,这群刁民哪里敢真的反抗?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他心中暗自得意,仿佛已经看穿了所有百姓的软弱与无力。
…………
然而,世事无常,好景不长。不久之后,一封来自京城的急报如同晴天霹雳,瞬间打破了镇江县的宁静。
朱元璋在亲军卫的禀告下得知了韦洞在镇江的所作所为,他勃然大怒,龙颜震怒之下,立即下达了严厉的惩处令。
“韦洞身为朝廷命官,竟敢如此胆大包天,视皇命如无物,更敢欺压百姓,焚毁《大诰》,简直是罪无可赦!”朱元璋在朝堂上怒斥道,“朕要诛他九族,以儆效尤!”
同时,皇帝还下令对镇江县的部分百姓进行了责罚,原因是他们未能积极响应皇帝的号召,没有积极捉拿并揭发韦洞的罪行,反而任由他在地方上胡作非为,直至事情败露。
“朕在《大诰》中明确告知,百姓应监督官员,维护地方安宁。而你们,却听之任之,视若无睹,实乃辜负了朕的厚望!”朱元璋在诏书中严厉指出,“因此,朕决定对失职的坊甲邻里进行责罚,严重阻碍正义百姓举报的人抄家灭族,至于被贪官污吏欺压不敢举报的人责令他们搬石砌城,以示惩戒。”
………………
这道诏书一出,整个大明王朝为之震动。
消息如同狂风骤雨般席卷了镇江县,百姓们的心头笼罩上了一层厚重的阴霾。
皇帝的诏书,那沉甸甸的几页纸,仿佛重若千斤,压得每个人喘不过气来。
“韦洞那狗官,终于遭报应了!”街头巷尾,这样的议论声此起彼伏,但更多的是对即将到来的惩罚的恐惧与不安。
“听说了吗?韦洞那厮被诛杀了,还连累了九族呢!”李大爷颤巍巍地跟王婶说着,眼中满是震惊与后怕。
“是啊,可咱们这些老百姓呢?也没落着好。”王婶叹了口气,眼眶微红,“听说有人被罚去修城墙,有的家产都被没收了,更有甚者,直接被处死了。”
“这……这皇帝老爷怎么连咱们也罚啊?”小柱子一脸不解,他原本以为韦洞倒台后,百姓们就能过上安稳日子了。
“哎,皇帝老爷的意思是,咱们没能及时举报韦洞,就是纵容了他的恶行。”老张在一旁摇头晃脑地解释道,“他这是在告诉我们,以后得睁大眼睛,看到贪官污吏就得赶紧抓拿上报,不然就得吃挂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