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村里的教书先生老张走了过来,他轻轻咳嗽了一声,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各位乡亲,都静一静,听我说两句。”老张是村里唯一读过书的人,他的话在村民中颇有分量。
“要我说,咱们若是受到欺负,实在不行就相信皇帝!”老张语重心长地说道。
“可咱们真的能信得过皇帝吗?”有人提出了疑问。
老张无奈一笑,继续说道:“不相信是会死在贪官污吏手下,相信了还有机会,咱们这些普普通通的百姓,唯一剩下的就是这条烂命了,大不了就这一辈子这样过去了。”
村民们听了老张的话,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
大明镇江县的街道上,知县韦洞身着官服,手持那本被传得沸沸扬扬的《大诰》,嘴角挂着一抹不屑的笑意。
他环视四周,目光中满是对朱元璋这一举动的轻蔑。“哼,区区一本册子,就想让这群刁民来绑我?简直是痴人说梦。”
韦洞心中暗想,随即对身旁的官差们大声吩咐道:“你们速速行动,将县城里所有人的《大诰》都给我找出来,就地焚毁!绝不能让这妖言惑众的东西流传下去!”
古有秦始皇焚书坑儒,今有我韦县令焚书坑民。
官差们闻言,立刻领命而去,他们穿梭在人群中,高声呼喝着,要求百姓交出《大诰》。
一时间,镇江县内人心惶惶,但更多的是无奈与顺从。
“哎,这皇帝老爷的话,咱们听听就算了,哪敢真信啊。”一位老妪低声对身旁的邻居说道,眼神中满是恐惧与无助。
“是啊,咱们这些小老百姓,哪里敢跟官府作对。那韦知县可不是好惹的,万一惹恼了他,咱们的日子就更难过了。”邻居附和着,声音压得更低了。
官差们很快便搜罗到了不少《大诰》,他们将这些书籍堆放在县衙前的空地上,准备点火焚烧。
火光映照下,百姓们的脸上写满了复杂的情绪,有的是好奇,有的是担忧,但更多的是麻木与不敢反抗。
“烧吧,烧吧,反正咱们也看不懂,留着也没用。”有人小声嘀咕着,仿佛是在为自己找一个可以接受的理由。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清脆的声音突然响起:“慢着!”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位年轻的书生站了出来,他手持一本《大诰》,眼神坚定地望着韦知县。
“知县大人,您为何要焚毁此书?难道您就不怕朱皇帝怪罪下来吗?”书生大声质问道,他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能清晰地听到。
韦知县冷笑一声,轻蔑地看了书生一眼:“哼,区区一个书生,也敢来质问本官?朱皇帝远在京城,哪里会知道这里的事情。再说,这些刁民愚昧无知,根本不懂皇恩浩荡,只会听信谣言,扰乱治安。我焚毁这些书籍,正是为了维护地方安宁!”
书生闻言,并不退缩,他继续说道:“知县大人此言差矣。朱皇帝在《大诰》中明确表示,要依靠百姓监督官员,惩治贪腐。您身为知县,本应以身作则,遵守皇命,却为何反其道而行之,焚毁书籍,打压百姓?难道您就不怕民心尽失,天怒人怨吗?”
韦知县被书生的话噎得一时语塞,他恼羞成怒,大声喝道:“来人!将这个大胆的书生给我拿下!还有,继续焚书,不得有误!”
官差们闻言,立刻上前欲将书生制服。但就在这时,周围的百姓中突然有人喊道:“慢着!我们也不服!”紧接着,越来越多的人站了出来,他们或手持农具,或紧握拳头,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勇气与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