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人在唐朝,科教兴国 > 第692章

第692章

“仙师多次提到,军士口里的每一粒粮食都是老百姓供给,身上所穿每一根线都是老百姓纺织,老百姓便是军士的爹娘,若不是,哪会有人如老百姓一般,为军士们耕作制衣却毫无怨言?如此,军士便是老百姓的孩子。大唐的军队便是老百姓的子弟兵!”

“同时,陛下降下旨意,为老百姓死伤的士兵,不论如何死伤,皆以战时相同,家人亦能得到战时而死同样的赔偿和待遇。”

“夹道迎接军士,以往都是为作战归来的军士,而这一次,却开天辟地般是为了迎接秋收回营的军士,如此开天辟地的一遭,当于史书中精彩飞扬的一笔,也大可作为新旧军队的分界线。”

“从今起,大唐军队部分各卫名称,对外只有一个名字——大唐子弟兵!”

《学院杂谈》发表的特刊上,贵为太子殿下的李治亲自写稿,用官方的名义,正式为大唐军队下了定义。

文笔因为受到沈晨的影响,显得不文不白,甚至是稚嫩,也没有太多的新闻专业术语和格式,反而更像是口水话。

然而,此文一出,洛阳纸贵,老百姓可不喜欢那些文绉绉的词汇,如此贴近他们生活的文法登时让他们和李治之间的隔阂消失得一干二净。

也在这一天,老百姓在认可大唐子弟兵的同时,认可了大唐第四位太子殿下——李治!

秋收是李治登上大唐帝国政治层面的第一仗。

这一仗很漂亮。

虽然在大唐初期严苛的政治环境下,他没办法指挥军队中的任何一个人,但依托于大唐政治生态对太子的巨大扶持,他还是凭借手中的左右春坊和太子十率,照样有差不多五六千人的指挥范畴。

在秋收中,太子十率专挑硬骨头啃,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太子十率,以及已经成了秋收中所有人对太子十率的口头禅。

太子十率本是李承乾的十率,按照传统,李承乾倒台后,应该从上到下进行一番清洗,但是,大唐此次的换储太过平稳,平稳到几乎不可能留下任何隐患。

随着李承乾和忠心于他的东宫署官远涉海外,李承乾在大唐的所有政治影响也一并被带走,东宫里剩下的都是不可能反对李治的人,剩下满坑满谷的位置,只需要李治往里面填人就行了。

可以说,这种变相的清洗方式比起李治亲手清洗还要来得干净,来得纯粹。

但是,李承乾毕竟是大唐追随沈晨时间最长的人,哪怕他对东宫各部个十率没有过多干涉,但是,潜移默化中也把仙界那一套学了个七七八八。

比如说针对十率的思想清洗,针对左右春坊的报表系统和政治规划等等,在李承乾走之前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李治接手东宫之后,根本没有为东宫系统能不能学习他的仙界知识而犯愁,而是抓破了脑袋想各个部门的主官。

而且,在寻找之中,也并非单纯的找信得过的人,更多的则是寻找能和东宫这一套仙界政治系统搭边的人。

比朝廷还要先进的政治系统的,东宫这一套系统可以说超越得太多太多,依照李承乾的习惯,几乎翻版和复刻了后世的政治生态。

而这些,都还只是李承乾无意为止,并非刻意去摆弄的,由此可见,先进便能抢占落后,这是一句极为经典的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