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很是干脆说完。
朱瞻基:“永乐报现在三天的销量破千,并且每天保底都是五百份销售、还在持续增长……”
朱棣点头:“挺厉害的啊,嗯?”
说完一句,又像是突然意识到什么。
愣在那里。
大胖问周文:“之前、通政司发售的邸报有多少?”
周文瞠目结舌。
机械僵硬回应道:“之前通政司邸报供应无非就是金陵衙门、还有附近的州城、十三个省,就算是一些商贾、豪族、下面府城想要购买,加一起一次最多只要百余份就够了……”
周文:“太孙殿下,定价多少?”
“十文。”
周文:“现在城中的百姓都是这么闲的嘛?”
一直沉默不说话的胡俨,悄悄走到桌子旁,捏起来那张报纸,翻转过来看了一眼,不断点头。
恍然道:“赵王殿下真乃商道鬼才,这正是利用百姓对故事感兴趣,这才引起他们看报的欲望。”
朱棣想着邸报还是最近在金陵城中出现,一天就能能卖几百份,要是时间长了呢,影响力变得更大,会不会破千,而且能不能将邸报往周围大城镇去运送,设立据点。
一份十文,一百份就是一两,一千份就是十两……
天下那么大,等等,似乎不太行,需要一些时效性啊,需要好好琢磨一下。
如果说朱棣在一刻钟以前,就是浑身装满引线的火药桶、一点点火星就能轻易爆炸开;现在则是突然变成温润如水的轻风,嘴角似乎都挂着一抹笑意。
朱棣突然哈哈一笑:“朕就知道老三是好的,不会瞎搞,这不是挺好的嘛?
朝堂体面?所谓的故事朕也看了,又没有说朝堂的事、也没有说指名道姓说哪一个豪族,王家还是汪家,有什么意义。
若是朕没有记错的话、王家确实雇佣不少百姓,开的工钱确实不多。
你王家赚得盆满钵满,死命压榨下面穷苦的老百姓,说你两句怎么了?”
一时间、周文、夏元吉、大胖、朱瞻基都无奈。
陛下的龙腚属实是歪得有些离谱啊。
敢情在陛下心里,银钱搞到手才是最重要的。
周文一时间心里酸溜溜的,邸报在通政司这么多年敢情都白瞎了,都没发挥出它真正的实力,眼下,赵王一出手,直接将半死不活的邸报盘活了。
朱瞻基:“爷爷,三叔还在邸报对折的缝隙中、做了一个广告发布的页面,工人招聘、失物招领、寻人启事、公开道歉……刊登的价钱也不便宜呢?时间越长、越贵。”
朱棣哈哈一笑:“好。”
等周文离开,宋礼、大胖、胡俨留下。
朱棣:“宋卿、春闱的事情准备得怎么样了?”
宋礼:“陛下,这次科考出题的考官,过完上元节会全部封闭在礼部考院,一直到科考,历时一个月。”
胡俨:“陛下,臣在去年,已经将自己建议告诉太子殿下与宋尚书,并且参考了从洪武朝、建文朝、永乐朝所有历年考题……”
朱棣点头,“科举抡才大典,几位辛苦了。”
“这是臣等应该做的,谈不上辛苦。”
……
桃叶渡那边,朱老三让徐斌往金陵、松江府、苏州府、顺天府……等凡是比较大的府城,都与那些比较大的书商进行合作。
而他抽空则问了孟庆。
“孟杰最近的学习状态如何?”
孟庆呵呵笑道:“这还要多谢殿下,跟俺找了一个这么好的先生,刘先生、之前在过年时候就提了,让我儿子和张侯爷儿子趁着放假,多多查漏补缺,听说这段时间,开始在训练八股……
丢人啊,回来的时候,总是低着头,一个劲唠叨太难啦、太难啦,破题太难之类的话。”
说到这里,孟庆有些尴尬,颇为羞赧。
“可能让殿下笑话了、这孩子怕是学了一个寂寞。”
朱老三摇头,“未必。”
自己早明朝后期科举真题给了刘先生参考,只要不是蠢人,都能看出来,所谓八股,就是死记硬背一些书本内容,然后对应考试出题,生拉硬拽往考题上去蹭答案。
这就是八股考试真相,眼下只是永乐朝,八股还没有形成比较大规模。
到了成化朝,科举考试之法又变更,用排偶文体阐发经义,称为“八股”,亦称“时文”、“制义”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