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他才几岁?又能做什么?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所以,赵嘉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尽可能地给予自家弟弟各种保护与爱惜。他本来想把高儿接到自己的怀瑾殿一起住,但母亲听闻后极力反对,甚至声嘶力竭的呵斥他。他这才知道母亲对高儿的反感。不难想象今天母亲在措不及防的情况下见到了高儿,会有什么难以想象的举措。
“母亲……她对高儿怎么了?”赵嘉这句话刚说完,就看到菀青一脸复杂的表情,顿时心下一沉。
“小……小公子他跑了,现在哪里都找不到……”菀青并没有回答赵嘉的问题,期期艾艾地岔开了话题道,“怀瑾殿和握瑜殿那边都找过了,都没人……”
赵嘉把剑递给旁边的内侍杜衡,对武夫子简单的行了一礼,告了声罪。
自从廉老将军重新被起用,廉平也早已卸下教导他的职责。现在教导他武艺的武夫子都是禁军中的士兵,稍微有能力一些的都被派到前线驻守打仗了。
这位武夫子虽然没见过所谓的凶星,但也听说过。他并不认为当年长平之战失利的原因就能归结到一个孩子的出生,这时听说那孩子跑丢了,便自告奋勇地带队搜寻。
赵嘉感激地谢过,说老实话,他也不知道高儿会跑到哪里去,因为高儿长这么大,几乎没有出过几次握瑜殿。
越是这样想,赵嘉的心里就越是愧疚万分。
邯郸是战国七雄之中,最宏伟壮观的都城之一。
除去在各强国的夹缝中艰难生存的韩国,和拥有大片荒芜国土的燕国之外,齐国的临淄因人口密度大而城邦改造艰难,楚国的寿春遍布靡靡之音,魏国的大梁紧挨大河而时常被洪水侵袭,秦国的咸阳因为只重修宫室而没有城墙,显得建筑零散毫无城邦之相。
这样比较起来,雄伟大气的邯郸比起其他都城来,更胜一筹。
邯郸,在从前写作甘丹。太阳出升过地平线叫甘,太阳落山过地平线叫丹。而邯郸即日出日落之地,是整个北方最繁华的中心。
从前有个燕国人觉得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特别有气势,专门从燕国寿春到邯郸来学习走路的姿势。结果没有学会,反而连自己都不会走路了。从此便有个成语叫邯郸学步,由此可见邯郸在中原各国的声望,都视在邯郸所发生的事为流行风尚。
但这些追捧和尊崇,也是建立在赵国强盛的武力之上。
人都是这样的,对强者才会有崇拜,对弱者,只有鄙夷。
在赵国鼎盛之时,赵武灵王甚至可以插手燕国秦国的内政,随意选他看好的公子继承王位。连现任的秦王稷都是他一手扶持才能登上王位的。可讽刺的是,正是这位秦王稷,在几十年后,发动了长平之战,把赵国狠狠地踩在了脚下。
此时的邯郸街头,可以让六匹马同时通过的宽阔街道上满是垃圾和血迹。街道两旁鳞次栉比的店铺门前,破败的招幌随着软绵的春风有气无力地飘扬着。昔日比肩接踵的邯郸都城,已经早就没有那种繁华的景象,变成了一片静如鬼蜮的空城。
赵国崇尚武勇,每家每户都有男丁参军,长平之战战败的噩耗传入邯郸时,举国上下一片哭声。因为死亡人数实在太多,根本没有足够的生麻布来当丧服,悲伤的家属们只能扯一条来系在头上。
笼罩在邯郸上空的悲伤情绪并没有持续太久,各户的哭声未歇,秦国的铁骑便兵临城下。
残存的赵国士兵和百姓们,依靠着对秦国刻骨的仇恨,拿起刀枪守卫邯郸。
这一仗,便打了三年。
三年后,秦兵退去。昔日坚固雄伟的邯郸城墙千疮百孔,就如同幸存下来赵人的心。
一切都以仇恨支撑着才能继续呼吸,一旦恢复了和平,面对着一室空寂,很多人都没办法正常的生存下去。有的家里丈夫和儿子都惨死,留下来的女人也无法接受这样的打击自杀而去。昔日人声鼎沸的邯郸城,已经十室九空,许多家族都绝户了。
街上能看到的大多数都是老人和孩子,青壮年都少之又少。
所以,在看到有个小男孩在街上独自游逛的时候,并没有人觉得奇怪。纵使他的额头和膝盖都流着血,也没有人上来关心地问他是否需要帮助。
小男孩长这么大,是头一次出宫。对于他来说,什么事情都是极其新奇的,几乎忘记了身上的痛楚,眨着两只大眼睛四处张望着。
他本来是去德音殿找母亲的,只是进了寝殿时,母亲还在午睡,他也舍不得吵醒她,就站在床榻边上静静地看着她。
母亲长得真美啊,身上香香的,被母亲抱着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