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一时没了其他机会。
还是再等等吧。
赵嘉想到自己现今的处境,就决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反正高儿聪颖,晚几年启蒙也算不了什么。
强迫自己忘记高儿今年已经九岁的事实,赵嘉的心中对幼弟更为愧疚,试探着问道:“高儿,你是不是好久都没和阿正见面了吧?”
赵高拿着算筹的手一滞,想到今年正月阿正生辰都没能见面,他只能托小黄门送了一匣子点心过去。结果小黄门回来,带了阿正的回礼,隆祥记一套盒的点心。
隆祥记是邯郸最大的酒楼,那里的点心也是最出名的,往往排队都买不到。
赵高知道阿正是对他好,把最好的点心都拿给他吃。
可是,这也证明阿正现在过得很好,能买得起这最好吃的点心。
那他还能为阿正做什么?
往日见面,他也不过只是给阿正带些点心罢了。
所以最近一些时日,兄长说为了安全不让他随意出宫,他也听话的没有去见阿正,也是因为如此。
阿正,应该不再需要他了。
见自家弟弟因为他的一句话陷入了沉默,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也黯淡了下去,赵嘉连忙安慰道:“高儿这么喜欢阿正吗?那……就让他一直留在这里陪你如何?”
可是高儿并没有像他想象中的那样欣喜若狂,而是淡淡地抬眸看了他一眼,摇头叹道:“不,他会回去的。”
赵嘉被他那仿若看透人心的一眼看得心神一颤,扯起唇角笑道:“他只是个质子的孩子,只要我们不放他回秦国,他又怎么能回得去?”
赵高眨了下眼睛,补充道:“他也是秦国未来继承人的长子。他会回去的,赵国不可能不送他回去,这是让秦国有理由开战的借口。”
赵嘉被堵得一时无言以对。
他不得不承认,自家弟弟说得没错。阿正这孩子的去留,是这些天以来大臣们争论的焦点。几乎所有人都觉得要送阿正回秦国,尽管心里憋屈得很。
“赵国该感谢廉将军,打赢了对燕国的战役,这才有了基本谈判的资格。否则秦国这就挥兵东进了。”赵高低头拨弄着面前的赤色算筹,淡淡说道。
赵嘉张了张唇,发现自己竟不知道该说什么。
他的弟弟,已经在他不知道的时候,长大了。
像是猜到了自家兄长的疑问,赵高歪着头,语气依旧不咸不淡地解释道:“是疑惑我如何看出来的吗?这很简单,这与我和阿正小时候跟人打架一样。对方是不是虚张声势,是不是可以谈和,是不是可以变成敌人的敌人,都可以从蛛丝马迹中判断出来。”
那日太史令大人送他的这些算筹,据说是浴火重生的神兽朱雀脱落下来的翎羽杆所制成。到底是不是赵高无从考证,但自从用了这些算筹后,他的头脑仿佛去掉了一层屏障,许多事情都看得很清晰,许多人的动机想法,在摆一摆算筹之后,便算得一清二楚。
他经常会思考阿正的去留,彻夜辗转难眠,所以已经想得十分透彻。
也接受了阿正会离开他身边的事实。
既然接受了,那又何必再留恋。
赵高自嘲地勾了勾唇角,轻轻地移动了一下地上的算筹。“所以兄长,现在的问题,不是我想不想让阿正回秦国,而是如何让阿正安全地回到秦国。想必,还是有些人不赞同送他回去的吧?”
“没错,廉老将军就不同意。”赵嘉缓缓地点了点头。消化了弟弟已经能与他谈论这样话题的事实后,按照赵国继承人所培养的赵嘉很快地调整了心情,把自己所知的消息说了出来。他顿了顿,叹了口气道:“廉老将军征战十分厉害,但在国事上,实在是……”
背后议论长辈终究不是君子所为,赵嘉的话说到一半,硬生生地吞了回去。不过自家弟弟既然懂事,倒也不怕他往外乱说,赵嘉放下手中的书简,半是倾述半是教导地,慢慢把自己的领悟说了出来。
“高儿,还记得蔺上卿否?那日,蔺上卿不是问了你我,若有个庭院的话,该如何修整打理?”
“其实据你我当时的回答,兄长我是推行仁政来教化民众的儒家思想,弟弟你是不别亲疏不殊贵贱的法家思想,而蔺上卿则是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
赵高回忆起当日,便想起阿正的回答。不知阿正又属于哪类。他不敢问,怕兄长知道阿正的回答后,改变主意,不放他回秦国了。
赵嘉并没有注意到自家弟弟闪烁的眼神,继续缓缓道:“每一种思想,都不能说是正确的,也不能说是错误的。就像是这世间每个人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