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哑舍零:守株待兔 > 第十章 日书简

第十章 日书简

这么钻牛角尖做什么?小小年纪,想得简单点不好吗?”青袍道人手里捏着几颗煮过的豆子,惆怅不已,“例如想想,怎么赚点钱改善下膳食啊……”

“食可果腹,衣可蔽体,足以。”身穿葛衣的孩童淡定地说道。不过话音刚落,一阵冷风吹过,他也忍不住搓了搓手。现在已是初秋,昨夜还下了一场大雨,身上本应是盛夏季节所穿的葛衣根本不足以御寒。

青袍道人摇了摇头,却也没再说什么。让一个十二岁的小孩子操心生计,也是一种耻辱。

但他也很无奈啊,他也很穷的啊……

青袍道人惆怅地把手中的豆子放入口中,只用清水煮过的豆子因为柴火不够没有煮透,所以并不软糯,硌得他牙根都有些痛。

是时候考虑接下去怎么办了,难不成他要重操旧业,摆摊给人算命吗?不过算了算,今天不利于出门,只能暂时打消这个念头。

葛衣孩童并没有觉得口腹之欲有多么重要,歪着头眺望着远处的咸阳宫半晌,继续着方才的话题,幽幽地说道:“杀一人谓之不义,杀十人十重不义,杀百人百重不义。而攻国乃成千上万重不义,却谓之义。此仁义崩坏乎?”

这是《墨子·非攻》之中的论点,葛衣孩童最近一直在研习此书,所以有感而发。

青袍道人一边嚼着无滋无味的豆子,一边随意地回答道:“这还不明白?当一国之王还不够,想当老大嘛!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最后一句是出自《孙膑兵法》,是属于兵家的思想观点。葛衣孩童早就读过,当年看兵书时,也觉得热血沸腾,恨不得上战场拼杀得你死我活。可随着读的书越多,思想就越与往日不同。

“征战出兵,冬夏恐寒暑,只能春秋两季为之。可春行则废民耕地,秋行则废民获敛,百姓荒地无收,饥寒交迫。即便可得三里之城,七里之郭,计其所得,反不如所丧者之多。国家发政,夺民之用,废民之利,若此甚众,然而何为为之?”葛衣孩童用手指抠着竹简,一脸的迷惑不已。

“兴兵而伐,则武爵武任,必胜。按兵而农,粟爵粟任,则国富。兵起而胜敌,按兵而国富者王。”青袍道人拍了拍手中的渣滓。这几句是出自《商君书》,是法家代表人物商鞅的著作。秦国是在商鞅的改革下迅速崛起的,虽然商鞅的结局并不美好,但秦国至今依然沿用他的治国理念,以法家为主导。

“故以战去战,虽战可也。”

青袍道人并不是信奉以杀止杀的人,但也觉得现今这等乱世,也唯有以战止战。这个时代已经礼乐崩坏,不可能出现尧舜禹那样的圣人。他说完也没有再言语,见葛衣孩童依然是一脸倔强的表情,心知简单的只言片语是无法扭转他的思想。

不过这也没什么,前几个月这孩子还在嚷嚷着“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最近就变得“兼爱非攻”了。这是看书容易被其中观点感染。等看书看得多了,确立自己判断事物对错的准则,也就不会这么钻牛角尖了。

这些诸子百家的著作,都是各有道理,否则又怎么会聚集那么多信众,连君王都坚信不疑。

就像是人生的道路有许多条,只有自己才能选择最终去走哪一条。他人可以引导,却不能替对方去走。

怎么去选择,只能自己去判断。

所以青袍道人也没再说什么,只是怜爱地摸了摸葛衣孩童的头,起身走入了甘府的偏门。看天色也差不多了,不知道厨房还能寻觅点什么吃食来。

葛衣孩童面无表情地拨弄了两下被青袍道人弄乱的头发,一言不发地看着远处咸阳宫的屋檐,注视着夕阳缓缓落下。直到最后一丝阳光湮灭在天际,葛衣孩童才如梦初醒。

有一双眼睛一直注视着他,看着他慢吞吞地扶着门框起身,看着他因为坐了时间久了而跺了跺脚,又看着他跨入门槛关上门扉。

随着门阖上的声音,在黑暗中的那双眼睛微微眯了眯。

“师父,这就是你给我找的小师弟吗……”

“真是……让人羡慕呢……”

【成日,可以谋事、起众、兴大事。】

经常在升平巷来去的街坊邻居们,最近发现甘家小子身边的青袍道人不知所踪,换了一名紫袍青年。这名青年长得虽然俊秀,但眉眼之间却缠绕着一股郁气,让人见了就想要避之唯恐不及。

也有人怀疑这紫袍青年不是什么好人,但离得近了,就能看得到他腰间挂着的铜印。

秦国自秦昭襄王以来,便有百官佩印的制度,官印的质地从高到低有金银铜之分,印绶也有紫青黑黄四色,等级极其森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