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沉唐序歌 > 第四十八章 狄仁杰

第四十八章 狄仁杰

武则天时期最出色的政治家非狄仁杰莫属,狄仁杰,字怀英,号祁溪,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狄仁杰出生于官宦家庭,从小就刻苦学习,步入了仕途。据说,狄仁杰小时候,乡里有人被害,县上的官吏来到狄仁杰的家中审查案件,所有人都争相申辩,生怕会连累到自己,只有狄仁杰一个劲儿自顾自的看书,对查案的官吏们不予理睬,面对县吏的责问,狄仁杰淡定的回答说:“我正在和书卷之中和圣贤对话呢,哪有时间理会你们这些世俗的官吏呀。”可见狄仁杰小时候虽然有些狂妄,但在读书上却是非常用功。狄仁杰年轻时参加科举入仕,被授为汴州判佐,后来得到了河南道黜陟使、当世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欣赏和推荐,狄仁杰早年曾被小吏们诬告,工部尚书阎立本当时担任河南道黜陟使,在审问之时发现狄仁杰是个德才兼备的人才,便称赞他说:“孔子说,人们所犯的错误,都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类型,观察种种不同的错误,就知道一个人的才能和学识了,你真的可以说是一颗沧海遗珠啊。”后人也用阎立本的这句“沧海遗珠”比喻难得的人才,可见阎立本对狄仁杰很是赏识,对他有着知遇之恩。在阎立本的推荐下,狄仁杰升任并州都督府法曹,仪凤三年,狄仁杰任朝散大夫行度支员外郎,仪凤年间,狄仁杰升任大理寺丞,他在短短的一年内判决处理掉了大量积压的案件,涉及一万七千多人,案件办结之后没有一个人再次伸冤,通过这件事,狄仁杰展现出了自己的能力和才华,也因此改任侍御史。

唐高宗李治年间,左司郎中王本立倚仗着皇帝的宠信,骄横跋扈,狄仁杰决定弹劾王本立,请求将他交付法司审理,但唐高宗李治却不忍心,狄仁杰进谏说道:“陛下,国家虽然缺乏人才,但也不缺少像王本立这种目无法纪的人,陛下为什么如此爱惜这个人,而罔顾王法呢?如果陛下一定要宽恕王本立,就请把臣放逐到边疆无人之地,作为以后对忠贞之臣的警戒吧!”李治在思量一番后觉得甚为不妥,王本立因此被治罪。后来,狄仁杰又弹劾司农卿韦机,称他所督建的宿羽、高山、上阳等宫室太过壮丽,唐高宗李治将韦机免职,从此朝廷风纪开始好转。还有一次,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误砍了昭陵(唐太宗的陵墓)中的柏树,论罪应当被免职,但唐高宗李治盛怒之下决定处死他们,狄仁杰急忙上奏辩护,认为他们二人罪不至死,唐高宗李治愤怒的说道:“他们砍伐昭陵柏树,置我于不孝之地,必须处死他们不可。”狄仁杰直言道:“汉朝时有人曾盗取高庙的玉环,汉文帝想要将他灭族,张释之当廷进谏说道:“陛下,假如盗取长陵上的一抔土,又该怎么治罪呢?汉文帝因此决定只杀掉他一人,怎么运用法度,朝中的官员都看在眼里,如果决议处死他们的话,如何取信于天下呢?现在只因为误砍了一棵柏树,便要杀掉两位大臣,后世又将如何看待陛下呢?”唐高宗听了后怒气稍解了一些,免去了二人的死罪。

垂拱二年(686年),狄仁杰外放宁州(治今甘肃宁县)做了刺史,他在任内能够妥善的处理多个民族间的关系,深受百姓们的爱戴,宁州当地的百姓们纷纷为他立碑,来颂扬他的功德。当时,御史郭翰巡察陇右地区,弹劾了大批的州县官吏,但当他到达狄仁杰任职的宁州境内后,不断的听到当地百姓对狄仁杰的夸赞,因而向朝廷推了荐狄仁杰,不久后,狄仁杰被征拜为冬官侍郎。

垂拱四年(688年),狄仁杰充任江南巡抚使,当时,江南地区设立了很多没有记录在册的“淫祠”,狄仁杰奏请朝廷后,焚毁淫祠一千七百多所,只留下供奉夏禹、太伯、季札、伍员的四所祠庙。同年九月,狄仁杰出任豫州刺史,当时,越王李贞在豫州(治今河南汝南)起兵反抗武则天的统治,宰相张光辅率军前去平叛,但他却纵容自己的部将大肆勒索百姓,狄仁杰义正言辞的斥责了张光辅,还说他所犯下的罪甚比造反的越王李贞还要大,张光辅有口难辩,怀恨在心,回朝后就在武则天面前弹劾狄仁杰出言不逊,侮辱宰相,狄仁杰因此又被贬为了复州刺史。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后改唐为周,次年九月,狄仁杰由洛州司马升任地官侍郎,代理尚书事务,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了当朝宰相,武则天对他说道:“你在汝南做官的时侯就政绩突出,但有人却在暗中诋毁你,你想知道是谁吗?”狄仁杰回答说:“如果陛下认为臣做错了,臣就及时改掉自己的过错,如果陛下明白臣没有过错,那这也是臣的幸运,臣不想知道中伤我的人是谁,还会把他当做我的朋友看待。”听了狄仁杰的话后,武则天很是同意他的看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