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对狄仁杰加深了印象。
长寿元年(692年),当时武则天手下有名的酷吏来俊臣诬告狄仁杰等大臣们蓄意谋反,还将狄仁杰等人逮捕下狱,当时的律法规定,一经审问即承认谋反的人可以减免死罪,狄仁杰当场认罪说道:“大周革命,万物惟新,唐室旧臣,甘从诛戮,反是实!”眼看口供已经到手,来俊臣大喜过望,立马将狄仁杰等人收监,只等到了日子行刑就好,没有再多加防备。稍后,狄仁杰向狱吏借来笔墨,从自己狱中所盖的被子上撕下一块棉帛,写下了自己的冤屈情况,塞在棉衣里,请求送回家中,负责看守狄仁杰的的王德寿也并没有起疑心,满足狄仁杰临死前的这个心愿,派人将被子交给了狄仁杰的儿子狄光远,狄光远明白父亲的意思后,立马拿着棉帛去向武则天诉冤,武则天看完了狄光远拿过来的棉帛书信,召来俊臣质问,来俊臣辩解说:“臣并未对狄仁杰等人用刑,连他们的冠带都未曾摘下,饮食住宿也都是一切如常,假如他们没有谋反的事实的话,为什么要承认呢?”武则天便派通事舍人周綝到狱中前去查看,来俊臣先给狄仁杰等人穿戴齐整,然后让周綝进去查看,来俊臣是当时有名的酷吏,好多大臣都命丧在他的手中,周綝因为惧怕来俊臣,只是唯唯诺诺,甚至都没有看狄仁杰等人一眼,便回去向武则天复命,来俊臣还命人假冒狄仁杰等人的名义,伪造出一份《谢死表》,让周綝呈给了武则天。这样一来,狄仁杰可真就危险了。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武则天决定亲自过问狄仁杰谋反的案件,她召见狄仁杰,询问他为何要承认谋反,狄仁杰说道:“陛下,我如果不承认造反,早就已经死在酷刑之下了,哪里还有机会站在您的面前呢?”武则天又问,为什么要写《谢死表》,狄仁杰回答说,自己并没有写过这篇文章。武则天便让人拿出《谢死表》,经过对质才知道表章是伪造的,因此免去了狄仁杰等大臣们的死罪,将他们全部贬为了地方官,狄仁杰被贬到了彭泽,担任县令。此后,因为狄仁杰素有才能,魏王武承嗣多次请求诛杀狄仁杰,除掉祸患,但都被武则天拒绝了。武则天一生崇信佛教,晚年时,想要命人铸造一座浮屠佛像,需要花费数百万的钱财,因府库中的钱不够,便让全天下的僧人每日施舍一钱来帮助自己建造,狄仁杰进谏说:“动工建造这么大的工程,一定会耗费许多人力,现在正是农忙的时候,百姓的庄稼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终究是要从地里长出来的,这么做损害的一定是百姓,如今边境尚未安宁,陛下应该放宽徭役政策,免去不需急办的事务,即使雇请工匠劳作,也不应该耽误农时呀,如果这样做的话就是放弃了国家的根本,铸造佛像,既费官府库财,又耗人力,如果哪天一方发生灾难,到时又用什么去救济呢?”武则天听了狄仁杰的意见,放弃了这个想法。
武则天曾把南海郡进献的集翠裘赏赐给了自己的男宠张昌宗,并让他当着自己的面穿上,一起来玩一种叫做双陆的游戏,这时,刚好狄仁杰正好进来奏事,武则天便让狄仁杰也参与进来,和张昌宗一起玩游戏。狄仁杰心里压根瞧不上张宗昌,但嘴上却回答武则天说道:“三局两胜,臣就用身上的这件紫袍赌张昌宗穿的这件皮袍子吧。”武则天笑着说:“你不知道,他身上穿的这件皮袍是南海郡才进献的,价钱超过千金,你的这紫袍无法跟他的对等。”狄仁杰义正言辞的回答说道:“我的这件紫袍,是大臣朝见天子时所穿的服饰,高贵无价,而张昌宗的这件皮袍,只不过是因为受到宠幸而得的赏赐,用我的和他换,我还不服气呢!”武则天听了之后也觉得有道理,只好应允了下来。而张昌宗听了这番话后感觉自己被羞辱,气势不振,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结果在游戏中连连失败,最后只得将集翠裘输给了狄仁杰,狄仁杰前脚才出宫,后脚就将赢得的集翠裘送给了一个家奴,扬长策马而去,完全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首领孙万荣作乱,攻陷了冀州,一时间河北地区震动,武则天为了稳定局势,起用狄仁杰做了魏州刺史。当时,前任刺史为了抵御契丹,把百姓们都赶到城里修筑守城器具,准备抵抗敌人,但狄仁杰到任后,让百姓们返甲归田,继续耕作,孙万荣听说狄仁杰被再次启用,不战而退,魏州百姓争相为狄仁杰立碑颂德,不久,狄仁杰调任幽州都督,武则天还在紫袍上题写了十二个金字,赏赐给了狄仁杰,用来表彰他对朝廷的忠诚。
神龙元年(697年),狄仁杰再次被拜相,担任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授银青光禄大夫,当时,朝廷征发百姓守卫安西四镇,过重的兵役使得百姓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