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沉唐序歌 > 第六十章 命途多舛

第六十章 命途多舛

年幼的李隆基失去了母亲后,被窦姨抚养,窦姨是德妃窦氏的妹妹,也就是李隆基的姨娘,也是后来是唐肃宗张皇后的祖母。骤然降临的灾难和失去母亲的痛苦在幼年李隆基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创伤,史书上大多对一些政治事件一笔带过,殊不知,见微知著,一个细小的事件变化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也正是这种残酷的政治斗争,从小就磨练了帝王家儿女的心性,在这样的斗争环境中生活,他们生而富贵,但对自己的人生根本没有选择,只有不断的让自己变得强大,不断的在政治斗争中取得胜利,最终掌握权利或许才是唯一的生存之道。但厄运仿佛并没有结束,李隆基很快就陷入了更大的危险之中......

李隆基兄弟被降爵后不久,又有人上告前尚方监裴匪躬、内常侍范云仙私下里拜见皇嗣李旦,此事立即引了发武则天的不满,在武氏一族的推波助澜下,裴匪躬、范云仙二人被腰斩于市,让其他人被震慑。从此,皇嗣李旦与外朝公卿的联系完全断绝,再也没有人敢随意与李氏皇族们接触,此时的李隆基虽仍以王爵的身份活在世上,实际上却没有一点自由,形同囚犯,他没有选择反抗,他也无力反抗,能做的只有听之任之、韬光养晦,等待命运的垂帘,等待重出的希望。

紧接着,又有人状告皇嗣李旦有所图谋,武则天当即下令,命酷吏来俊臣审理,来俊臣是当时武则天手下出了名的酷吏,以下手狠毒、善于用刑逼供著称,来俊臣接到武则天的命令后,二话不说当即开始对相关人等用刑逼供,皇嗣李旦身边亲随们因为受不了酷刑都纷纷反水,承认皇嗣李旦有谋反的行为。危难之际,太常工人安金藏坚决不承认皇嗣有谋反之心,他对来俊臣说:“你既然不相信我说的话,那就请把我的心挖出来看一下,你就知道我说的是不是真的,皇嗣到底有没有谋反。”话一说完,当即拔出佩刀自己剖开腹部,一时间,五脏六腑皆翻涌而出,血流满地。

太常工人们日常主要负责宫廷礼仪音乐相关的工作,在当时的唐代的大背景下属于贱民,也就是下等人,社会地位低下。武则天以政治家的敏锐洞察力,从安金藏的态度中,觉察到所谓皇嗣谋反罪名的不实和社会下层人民对李唐王室的支持,于是,她当即下令停止审讯,并让宫中的御医为安金藏疗伤,自己亲自前往探视,她感叹的说道:“都是因为我的孩子不能自证清白,才害的你成了这个样子啊”。武则天对安金藏的惋惜之情不言以表。

有了安金藏的极力坚持,作为皇嗣的李旦才得以幸免于难,这次事件,是李旦政治生涯中最险恶的一次,如果没有安金藏的拼死反抗、据理力争,那么皇嗣谋反的罪名眼看就要成立,李旦及其子女都会被处以极刑,尸首异处,而李隆基当时年龄尚小,不会完全理解这次触犯死亡线的巨大危险,在他成年之后,对此是有深刻认识的。安金藏勇敢的自我牺牲精神,理所当然地受到李旦、李隆基父子的一再表彰和嘉奖。四十年后的开元二十年(732年),李旦李隆基父子掌权以后,唐玄宗李隆基特地封已故多年的安金藏为代国公,专门为他立碑,以表彰他曾经做出的功绩,安金藏死后,唐玄宗李隆基又追赠他为兵部尚书。

可见,人的一生会赶上很多事,经历很多事,需要充分运用知识、智慧、胆识、谋略去化解、去解决,当然有时还需要一些运气成分,这样才能涉险过关,但在更多的时候,运气则显得更为重要,仿佛冥冥之中一切皆有定数,试想,谁曾想到,从来不被重视,不入权贵之眼的一个普通乐工安金藏会挺身而出,力救日后的李氏江山。再比如,面对安金藏的据理坚持,如果武则天不为所动,仍旧不能改变历史的进程,可见,历史是巧合的,但仿佛又不是巧合的。

李隆基幼年接连的厄运大多是受到父亲李旦的牵连所致,李旦受到的一连串打击,又是武氏集团为争夺皇位继承人而起。武承嗣、武三思都想当太子,他们一再对武则天说:“陛下,你知道自古以来,天子从来没有选择其他姓氏的人来当皇嗣的先例呀!”言下之意就是一定要选择武氏集团有关人员继承皇位,而且最好就是让他们来做皇嗣、太子,将来的皇位也让他们来继承。

而当时以宰相狄仁杰为首的朝臣们则是再三劝武则天放弃以武氏代李氏的想法,他们的理由集中到一点,就是儿子比侄子更可靠,儿子比侄子更亲。狄仁杰等人还建议复立庐陵王,由吉顼通过武则天的内宠张易之、张昌宗劝说武则天应该迎回庐陵王李显,在到底是立侄还是立子作皇嗣这件事上,武则天面临着人生的重要抉择,一直犹豫不觉,拿不定注意,经过长期思考,她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