妃一听心里有气:“我是一家的宗妇,全族的女孩我都可以辖管。这个也不让管,那个也不让动,怕我亏待了她们吗?我哪是那样的人,你们信不过,就换个人当家吧。”
英王道:“半夜了,我有些困,不想与你吵。你虽是宗妇,但那几个女孩却不是你亲生的。婚姻这种事,管好了道句谢,管不好,大家都埋怨你。现在有人管,且让别人操心去,你何必多事呢。重要是抓住财权,把自己的儿女安排明白,懂吗?”
英王妃愤愤不平,不停抱怨。英王正色道:“你还说不是那样人,我觉得你就是目光短浅,心胸狭窄的人。我的荆儿,一向宽厚大度,我的茴儿,英武过人。李氏想让他们进国子监,你为什么多加阻拦?你安的什么心,真当我不知道吗!”
英王妃道:“自古嫡庶有别,两个庶子,还想越过我儿去。我的蔚儿在国子监表现很好,什么时候入仕了,稳当了,才轮得上安排他们。”
英王道:“李氏是皇帝亲自做媒,族里同意的平妻,她的孩子不是一般的庶子。总之,她的事,她孩子的事,特事特办,你不要插手。”
英王妃冷笑:“是啊,平妻啊。连皇帝也才一位皇后,你们英王府比皇家还厉害呢。皇帝做媒,宗族同意,死后我葬你左侧,她葬你右侧。她一个商户女,待遇几乎与我比肩。她的孩子,我哪里能管呢?罢了,她如今不住王府,不吃王府,又有老夫人和你纵着,我想管也管不了啊。”
英王道:“你知道就好,李家虽是商户,内里富可敌国。李家与皇帝也有些交情,几位妻兄、内侄个个捐了官职,又有泼天富贵,不比那些世家贵族差的。她肯做平妻,已是低你一头,何必弄太僵呢。”
英王妃十分无力,叹口气,族里的老人都抬举李氏,李氏能给他们更多好处。要是现在让族里选择,估计十有八九宁肯要李氏,也不稀罕自己这个出身清河崔氏的王妃。英王这人心眼太多,表面上与嫡妻相敬如宾,可他让着李氏,偏着林氏,当她是个傻子看不出来呢。好在儿子的前途也都安排的差不多了。别人的事不管也罢。不如趁着管家权还在,多往手里抠些财帛。在孩子们嫁娶时多给他们准备些,日子定能过的不差。
自己心里琢磨,既然王爷开了口,女儿可以嫁书香门第。自己娘家就是清河崔氏九房,不错的书香门第。自己小哥的两个幼子,年龄到是与长女相当。不如去打听打听,这两个小侄儿的性情如何,看能不能挑一个好的,做成姻亲。
英王躺在床上,也是满腹心思。想着明天回营前,必要去见一见李氏。这几年不知怎么了,与李氏的关系有些紧张。想来是孩子大了,李氏有些着急,怨恨自己不给孩子们安排。自己也是为难,嫡长不安排好,也不能越过嫡子,先安排几个庶子吧。明天去了,安慰她一番。一是明确告知,让她为三个女孩操心婚事,家里不插手。但是需要家里的态度与押阵,他与老夫人肯定站出来。二是对荆儿、茴儿搞雕版印刷的事表示支持。需要什么人脉,出了麻烦需要大人出来摆平,他都是当仁不让。三是压一下李家的气焰,促成图书馆的合作事宜。
英王两夫妻,这晚上是同床异梦。英王想的更全面,毕竟是一家之主,每个孩子都希望他们好。英王妃却只想着自己的孩子,尤其是自己的长女婚姻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