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长逊,让他上门做客。
张长逊也不是一无所知,实际上他这人很聪明,何况张管事早给他送了信。自然知道,英王可能相中了自己当个女婿。大小姐已出阁了,三小姐订亲了。这女子人选必然是二小姐或四小姐。
张长逊这人传统,从小心里就想娶个名门望族的女子,踏踏实实的过日子。杨家二小姐就很合适,父亲是弘农杨氏出身,母亲是清河崔氏出身,真正的大家闺秀。
张管事也给远在大漠的兄嫂写了信,把知道的杨家姐妹的事说了。张大人自然是知道英王的,南征时还互相打过配合呢。听说杨家有意把嫡次女许给儿子,心里很是满意。张夫人听了杨家姐妹的事,很感兴趣,觉得杨家女子不同凡响。就想着过了年,请人上杨家问问去。
十一月十八这日,雪下的很大,整个都城一片雪白。天上鹅毛大雪还在一直下个不停。军营里停了操练,张长逊穿戴整齐,带了些礼物,跟杨荣去杨家了。
杨依依说:“下雪天,天冷,吃涮锅正好。”大嫂王氏觉得有理,让人准备了一应东西。杨依依自己带了几样小吃:酥炸黄豆,炸虾片,山楂糕,五彩猪皮冻。还带一坛外祖家酿的葡萄酒。被她弟缠得没法子,领了杨蒿来赴宴。杨芙得了信,与宇文基也坐了车过来陪客。杨荆邀了王咏,杨茴邀了封长青。
张长逊跟着杨荣走进杨家的宴客院,只见宴客厅门口摆了两翁梅花,这会儿开得正好,枝枯花艳,显得生机勃勃。走进客厅,脱了大氅,挂在门后的衣架上。杨荣解释:“这梅花,是我五叔母娘家才送来的,今天知有客来,开的真好。”
张长逊先向坐在正中位置上的英王太妃行了礼。老王妃很和善,笑盈盈地说:“张将军,来老妇家里,不要客气,随便些,吃好喝好。”
张长逊又向左边首桌的英王夫妇行了礼,英王笑呵呵地说:“长逊,坐啊,不必多礼。”
张长逊与杨荣坐了左边第二桌。屋里的几案上,摆了一个热气腾腾的铜锅,锅腹中银丝炭持续加热,铜锅里的汤汁已经沸腾。
案几上摆了四碟点心,四碟小菜,两盘果子。几个料碟,有葱花、蒜泥、韭花酱、芝麻酱、酱油、香油、松子与榛子捣的果仁碎。两大盘切得薄薄的羊肉,两大盘切好的五花肥牛肉,一盆切好的五花三层猪肉,一盘片好的白菘,一盘洗净的菠菜,一盘泡好的粉条,一盘切块的豆腐,几束切好的细面。每人一套碗碟,一双加长的筷子。
杨荣站起来,给众人介绍:“这是我军中的兄弟,张长逊。栎阳张家,张郡公的长子。”张长逊拱手向众人行了一个礼。
杨荣给他介绍在场的人:“右边首桌是我姑母和表妹豆宝儿。右边第二桌这是我大妹夫,匠作少监宇文基和我大妹妹杨芙。右边的第三桌是我二妹杨蓉和八妹杨霏霏。右边第四桌是我七妹杨依依和八弟杨蒿。左边第三桌是我三弟,秘书少监杨荆和他的好友,国子监的王咏先生。左边第四桌那是我六弟杨茴和他的好友,长青印刷厂的封厂长。左边第五桌是我五弟杨蔚和七弟杨荃。”几个人笑呵呵的,互相点头致意。
张长逊打量一下二小姐杨蓉,杨蓉今日上身是红色的锦缎短夹袄,领口、袖口、下襟皆滚了一圈白狐狸毛。下面系一条黑色蹙金绣的马面裙,腰间的金色宽腰带把腰勒得细细的。杨依依帮她把发髻梳的很规矩,戴了一只三尾凤衩,簪了两只珠花。戴了水滴形珍珠耳坠子,画了淡淡的心机妆。不但漂亮,整个人英姿飒爽,生气勃勃的。
杨蓉早偷瞧过张长逊了,这会儿只装作不认识的样子,微笑着看过去。那日偷瞧时,张长逊银冠束发,戴了抹额,穿了短衣。手持长枪,正在操场和大哥杨荣过招呢。今日看,心里越发中意了。小张将军穿了暗红色圆领长袍,束了金牛头黑色革带,戴了黑绒幞头。面白如玉,眉眼清秀,显得文质彬彬,不像是武将出身。
张长逊早听说了杨家大小姐十分厉害,刚嫁到宇文家去,就大打出手。还把夫婿的外祖郭家弄得破败,灰溜溜回老家去了。这时细看杨芙,外貌并不狠厉,团团一张脸,打扮华丽端庄。温和地笑着,坐在宇文基身边,时时与丈夫相视而笑,与他碰杯而饮。
转头看杨依依,想起叔父信中说这位杨七小姐绝非凡响。这时看,就是个十来岁的小丫头,身高不过到自己的腹部。白嫩嫩小脸圆圆的,带点婴儿肥。弯眉毛,大眼睛,圆圆的小嘴,看上去很喜气。杨依依一边自己吃,偶尔夹了一片菠菜或白菘涮了,喂弟弟。杨蒿馋地直流口水,一个劲地叫:“姐,不要菜,吃肉肉。”叫好几声,杨依依能给他涮一片肉吃。
张长逊学着杨荣的样子,把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