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纤秀坊吧,那里的医者很全。除了小宛姑姑,我还请了七位女医,几十个女护,天天在一起研究医术和护理呢。”
杨芙知了,伸手点了一下杨七的小脑袋。杨七又道:“过几日,科举考试过了,我要去一趟余杭。看看江南的美景,也确定一下余杭图书馆的馆址。只是,留五叔母跟蒿儿在家,我有点不放心,大姐看顾着些。”杨芙点点头。
没几天,杨芙就把大嫂王氏与二嫂郭氏约到纤秀坊去了。纤绣坊的小院子住满女医,门外还挂了一个牌子,通善医馆研习点。
杨芙一行人进了后院,在杨七原先要住的屋子等着。王氏笑道:“我这是第一次来呢,七妹妹这小地方,收拾得真不错。”正说着,一个女孩子进来,给几个人上茶,安排些点心。
杨芙笑道:“不必麻烦了,我与七妹妹约好,请小宛姑姑给我这两位嫂子瞧瞧。”
那女孩子一笑:“知道,昨日东家就让人来说了。就请两位夫人到隔壁的妇科检查室去吧,都消过毒了。”
把过脉,再经过详细的妇科检查,两位嫂子都不好意思了。孙小宛取笔写了检查结果:王夫人,身体健康,没有问题,建议请其夫去检查男科。郭夫人,有严重的妇科病,有宫寒情况,需要内外兼治。
杨芙看了,就对孙小宛道:“小宛姑姑,麻烦你给我二嫂开方子。”
孙小宛又取了脉枕,重新给郭夫人把了脉。写了一个方子:苏木一两,桃仁一两,苏木劈细条,桃仁舂碎,两碗水煮成半碗水,加入三钱红糖,趁热饮,对宫寒有奇效。又写了一个消炎症的内服方子,再让弟子取自己配制的妇科洗液,每日两次,冲洗患处。又让取了一本《女儿经》赠与,提醒注意日常妇科保健。
二嫂郭氏收了东西,谢了孙小宛。杨芙放下一个盒子,里面四个金锭。孙小宛也不客气,让弟子收了,送到账房去。
等英王妃知道了诊断结果,打死也不信。她对杨芙道:“哼,我的荣儿,是军中的好男儿。不敢说武艺超群,绝对身体好的很呢。他能有什么问题,是不是杨七在中间搞鬼,想败坏你大哥的名声。”
杨芙劝:“管杨七是不是搞鬼,她那里暂时也没有男科,咱就找太医给看看呗。上次给二嫂看病的秦太医,医术不错的。他说二嫂宫寒,应该是对的。我看今日小宛姑姑开的那方子,苏木、桃仁、红糖都是大热的东西。”
杨荣知道了这事,心里别扭,也是不信的。自己功能正常,身体强健,怎么可能有问题?但是确实成婚快四年了,没有孩子。若说王氏有问题,自己有个外室,养两年多了,也没有身孕。难道真有什么问题?要不,找秦太医瞧瞧也行。
杨荣向军中请了个假,备了两个大银锭子,偷偷摸摸地去拜见秦太医。话里话外地说自己没什么问题,就是为了去去家人的心病,确定一下。秦太医好笑,男人啊,别的病好说,要是有那方面的病,自己就觉得低人一等似的。
想归想,还是认真地给杨荣诊了脉,问了很多问题。觉得杨荣可能有些问题,但是应该不严重。就是在军中生活粗糙,又爱饮酒,操练过累。夫妻分居时间较多,综合原因造成不孕。给开了一些调理的药,又嘱咐少饮酒,少洗冷水澡,操练也要注意强度。
杨荣回到家,跟英王妃说了。英王妃脸都白了,荣儿是英王的嫡长子,将来是要继承英王爵位的,要是育后有碍,能不能袭爵可不好说了。
当然,老二也是自己亲生的,可老二是文官,不知道能不能撑起偌大的英王府。老二媳妇也不争气,自己有妇科病都不说,还有宫寒的毛病,耽误了这两年的时间。又庆幸,杨荆温和不争,杨茴与杨荃过继了,这个家迟早是要落在自己儿子手里的。
英王妃让杨荣身边的人叮嘱他按时喝药。这边也敦促郭氏好好用药。
英王妃发现,自从陈氏搬走后,杨七连英王府都很少来了。给全府上下一个月一次的医疗检查也停了,传话说,要是谁不舒服,自己上纤秀坊的研习点看病去。
老夫人生杨七的气,也不愿意看见陈氏,很少去春劲院和说书院了。
杨尚书府里,大管家杨诚暂时管着府里的事。杨尚书日日要上朝,工部的事也多。杨荀天天在军营当他的下等兵士,关键是就算父子二人不忙,也没管过家务啊。萧美美身体不好,还在休养中。杨茭倒合适,只是皇后娘娘曾下过口谕,不许杨茭管家。
杨依依不用再应酬这些人,倒乐得自在。她撺掇着封长青抓紧追求豆宝儿,教他要学会追求女孩子,最好送点别致的小礼物,搞点活动什么的。
没几日,豆宝儿收到了一枚雕刻精美的印章。豆宝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