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命轮运转,依依不舍 > 第61章 陈氏出府 杨七卖茶

第61章 陈氏出府 杨七卖茶

反复地看这印章,心情特别好。

杨依依又找了一班子匠人,把青龙坊的四号院子给拾掇一番。改名为长青院,新植了一些花草,订制了一批新家具。

六月六日,杨依依邀请杨姑母和豆宝儿来长青院,封长青配了角儿,四人打了一回马吊,吃了一顿好餐。其实主要目的是让姑母看看封长青的住处,多让两个年轻人接触接触。

豆宝儿这小姑娘,心性单纯。从小不得她父亲的宠爱,又稍有点胆小怯懦。要是有人对她好,她就感动得不行。封长青亲手给她雕刻了一幅象棋,抄写了几首诗,就把她高兴够呛。

上个月封长红的腿又动了个小手术,把钢板取出来了。现在腿基本上好了,虽不能走长路,但外表与常人一样了。杨七也让她时常跟豆宝儿互动一下,毕竟不出意外的话,豆宝儿就是她将来嫂子,关系打好很重要。

余杭的绿茶今年卖得特别好,因为绿茶的技术水平比去年提高很多。

首先从原料上来讲,提高了品质管理。李三爷让人依着杨七的吩咐,请了采茶女在雨水前采一批茶叶嫩芽尖,直接晒干了,就装盒运送。在清明前再采一批,一芽一叶,李严请了一帮有经验的制茶技师,让他们琢磨更好的炒茶技术。

其次,加大了宣传力度。杨七把关于茶文化的书出版了。还印了许多宣传页,凡是买茶叶的,都赠送册页。还时常安排,让培训过的茶艺师在说书院这边表演茶艺。

第三,开发茶文化的相关产品。如茶具,让李家出资盘下一个大窑口,设计了许多别致的茶具。再如茶宠,在青龙坊新买的院子里建个了工艺品坊,制作茶宠。有陶塑的,有木雕的,还有些石头的。

豆家茶山也不甘示弱,老王领着人,采了春茶。杨七出了重金,让一帮技工使劲琢磨,弄出来好几个品种,取了好听的名字。有金枝玉叶、九曲红梅、正山小种、白毫银针、雪里金豆、豆家肉桂、豆家水仙、豆家青柑。这一下子,豆家茶山的茶也叫响了。

杨依依找了张当家,让他把这些茶叶帮着运往各地。张当家道:“我帮你卖茶,有什么好处?”

杨依依道:“你们张家每年都要把牲口卖往胡地,那些牲口空走去,不如让它们驼上茶叶、食盐、糖、瓷器,肯定生意更好。我出个卖价,要是你能卖的高些,多出来的差价都是你的。”

英王一直没见杨七来找他运茶叶,觉得有些不自在。实在忍不住了,亲自来找杨七。杨七把两手一摊:“不好意思,大伯父,我这春茶数量少,品质还好,光中兴城这边就卖疯了。您要是想卖茶,只能等夏茶和秋茶了。”英王有些生气,却也没法子。

杨七倒是说话算话,马上又让李家与豆家的茶山组织人制夏茶。夏茶吧,叶片大,叶筋粗,偶尔还有虫洞。品质与口感与春茶比可差远了,可是它的产量特别大,价格也就便宜。杨七还指导着那些技工把夏茶弄成茶砖、茶饼、茶珠、茶塔之类的发酵茶,保质期长,又好运输。

杨七对英王道:“大伯父,您那个燕兴邸比起别家货栈来,有两个优点。一是有国家的背景,这样就可以光明正大的与胡族交易。二是能走远路,这夏茶保质期长,又好运输,价格还比春茶便宜多了,正适合往外卖。胡族喝茶,是因为蔬菜水果少。他们不为求口感,而是求生存。大伯父听我的,带上我印刷的说明书,我叫胡商翻译好的。把夏茶卖到吐蕃、吐谷浑、室韦、西域,还有东北,那些胡族都能接受的。”

秋茶比起夏茶来,更次一等。叶片更粗硬,颜色也差点意思,不过价格更优惠。除了茶砖、茶饼之类,杨七还准备让人在秋茶里分别加了菊花、桂花、茉莉花、荷花、金银花、陈皮、栀子花、腊梅花,做成了各种秋季花茶。穷人图便宜,也会买一点。胡族那边不讲究口感,见秋茶便宜,也照常买,用牛乳煮了另有一中风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