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命轮运转,依依不舍 > 第71章 时光如梭 岁月静好

第71章 时光如梭 岁月静好

人,对江南的天气情况,地理情况大致了解。对江南的饮食也很清楚。她整理了许多美食的做法,在余杭城里城外开了数家食肆。就地取材,新鲜制作,更觉美味。

苏杭自古繁华,如今越发出名。现在国人提起余杭,更说上有天堂,下有余杭了。一年四季,皆有美景,美食。

春游西湖赏绿柳,看鲜花。饮新出春茶,吃江南新点。

夏日坐船游西湖,观荷,体会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到湖边的食肆吃醋鱼,八宝鸭子,鲜莲子,荷叶羹。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天气也不那么热了,余杭景色就更漂亮了。看一看远山上的红叶,茶林。游一游西湖周围的古寺,听一听钟声。到依家食肆吃一吃龙井虾仁,西湖红烧肉,西湖鱼羹,叫化童子鸡,葱爆鳝面。再来一碗特色藕粉,清汤鱼圆。

冬季,到杭州看看江南的小雪。到江南小馆吃一吃北方的砂锅,清炒两道脆嫩的反季节小青菜,喝一碗美味的菌汤。到说书楼听一段故事,或者到依然茶楼,看茶艺师表演茶艺。听听江南小曲,或戏曲的选段。

余杭发展如此好,陈干自然很得上司看重。在白先生的指点下,做官就是做人。不能太浮,也不能太鄙。想做事就要把人交好,一个人不能为你成事,未必不能给你坏事。陈干一直记着白先生的交待,特意与上级下级把关系交好。

李夫人看陈家这几年,发展的着实好。陈家四个孩子都优秀,全通过科举,走上了仕途。就有意把杨荠嫁过去,本来是想嫁给陈秀。可惜一犹豫,人家陈秀就与洛阳当地的名门蔡家结了亲。没法子,只能跟陈干相看。反正这亲上加亲的,又没有任何血缘关系。陈家当然是受宠若惊,准备了丰富的聘礼,非常有诚意地结了亲。

成亲后,杨荠跟着陈干去了余杭,小两口关系还不错。江南本是鱼米之乡,景色又美,美食又多,更有甲天下的丝绸。杨荠的外祖也在这里,杨荠在这里生活的如鱼得水,真是乐不思蜀了。

杨依依近两年,把重点放在研究农业上来了。现在的生产力,太落后了。太多的人吃都吃不上。杨依依也不是农业专家,只是在后世,有网络帮忙,多少知道一点点。现在手里有钱,手下有人。还有英王,张当家这些能人相助,加上医馆里那帮神仙的帮助,又找一伙农业上爱研究的人,搞搞作物改良,防虫防害还是可以的。

春系庄园里出产的林檎,经过嫁接,优化,人工授粉,生物防虫,分段施肥,科学浇灌等一系列试验,个头越来越大,汁水甜美,颜色还漂亮。有三种口感,甜脆的,杨七正式给定名,就叫酥果。甜面的,就叫粉果。略硬有嚼头的,就叫韧果。

几块沙地种出的西瓜,经过同样的手段培育。多次选种,多次杂交,主要出产五种瓜。一种是红沙瓤的,叫杨氏红沙瓜。一种是粉脆瓤的,叫杨氏粉脆瓜。一种是黄沙瓤的,叫杨氏黄沙瓜。一种是黄水瓤的,叫杨氏黄脆瓜。还有一种,是籽粒特别大,瓜瓤不好吃的瓜,叫杨氏籽瓜。籽瓜主要是取西瓜子,加了香料精煮,当干果食用,用在茶楼与听书楼都不错。

野生朝天椒经过几代种植,现在产量已经很大了。杨七把这种椒当做秘密武器,添加在依依食品厂的一些产品中,味道更丰富了。

杨依依还跟杨茴到产菌类的地区,跟当地人识别能食用的菌类。收集它们的孢子,回来利用树枝,高粱秸秆之类的做基砧,人工养植出好几种食用菌。

杨依依让人种植莲藕,几年下来,莲藕品质大大提高。尤其是白莲藕,真是又白又脆,藕节还长。红莲藕的花漂亮,红莲褒汤很好。虽然采挖费力,但是超级好吃。吃不了的还能制成风味藕粉。

杨依依还让几个庄头把各庄的生产经验汇总起来。从翻地,除地下害虫起,选种、浸种、育苗、田间管理,到收割、封仓等过程遇到的问题,总结的经验,想出的办法都写成笔记,最后出了一本书。

托晋王把《大燕农业经验汇编》呈到帝后面前,两位还特别高兴,给了杨七和她手下那帮农业专家重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