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命轮运转,依依不舍 > 第84章 祖母后事 淮北疫情

第84章 祖母后事 淮北疫情

后果如何,都不可怪罪医者。张医官这才放心,在老夫人脑袋上扎了十几针,连续四天,老夫人终于醒了。孙小宛与柴胡商议,用银杏、三七、泽兰、菖蒲、黄芩、蒲黄等中药组方调理,希望缓解中风症状。

到了九月,老夫人思维略有起色,只是偏瘫症状更严重了,说话也大舌头样的不清不楚。老太太是明白人,知道自己这是大限到了。让把在都城的儿孙们都叫来,几个在外地的孩子叫人通知了,能赶上的见一面,赶不上的就等着奔丧了。

老夫人歪歪嘴,示意身边的陈妈妈把她的东西都取过来。老夫人过了七十之后,早就开始安排后事,写了几页纸。陈妈递给英王,英王念给众人听。

除了对众人的期许和鼓励,把自己积攒的财物也分发下来。老英王留下的一些好东西,一半给了英王,剩下的给几个儿孙各留几样当念想。自己的首饰分给英王妃、李夫人、陈氏、杨姑母、几个孙媳、几个孙女、外孙女各三两样,做个纪念。金银、丝绸、铜钱分成六份,五个儿子一个女儿,每家各拿去一份。手里有青龙坊、通善坊的一些房产地契都给杨依依,因为只有小七没有父母疼,到现在也没有嫁出去。

英王妃撇撇嘴,心里不满意。但在众人面前,也不敢太出头。事情交待完了,老夫人心头也松快了,有些累,微闭了眼休息,众人也轻手轻脚地退下去了。

英王妃跟英王埋怨:“母亲也太偏心了,我不服。体已钱平分六份,每家一份。老二、老三、老四早都没了,只有一个过继的嗣子,小姑家里也只有一个出嫁的女孩子。可咱家孩子最多,这样分配,咱们岂不是吃亏了。青龙坊、通善坊的房产地契都给杨七一个人,凭什么呀?”

英王搔搔头分辩:“母亲一点不糊涂。咱家孩子虽多,可我是长子,不但继承了父亲的爵位,还掌管了家里的大部分产业。我现在又能赚,何必算计母亲那点体已钱。母亲的孙女、外孙女都出嫁了,出嫁时母亲都补贴了嫁妆。只有杨七一直没定下亲事,母亲给她准备的嫁妆也没到位。杨七又能耐,对家里的贡献也大,母亲把青龙坊和通善坊的房地产给她就对了。中兴城东南角那几坊都是杨七经营的,给了她能更好地综合利用。不给她,给了别的孩子,将来因为分配不均或争夺利益又闹翻了也不好。”

英王妃悻悻的:“哼,母亲的后事,是不是五个府里都要出一份呢。都是儿孙,也不能咱一家出钱出力吧。”

英王一听就心烦:“母亲身后用的东西,她自己早准备好了,咱们不过出面办理一下,你怎么这么斤斤计较。虽然过继了,茴儿与荃儿也是我亲生的,他们两府里,家底本来就薄。那府里的蒿儿才十五岁,还在上学,要不是杨七帮忙,根本撑不起来家。他三家到时候尽到个人心意,出多少算多少,不用硬性规定。”

开燕二十四年,十月初十,大早,秋雨阴冷。陈妈妈急冲冲地来报,昨夜她跟林妈妈守着老夫人。老夫人一直很安静,后半夜略哼了几声,两人去看,并没有醒,以为是梦中呻吟。今早上再看,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没了气息。

老夫人从发病到过世,有近三个月,英王早就知会了族里,心里都有准备。男的由英王、杨侍郎、几个回中兴的孙子主管。内里由英王妃主理,长孙媳王氏协理,李夫人,陈氏也帮着。杨姑妈是出嫁的女儿,虽不管事,却哭得最真心。

杨依依念着祖母把自己养大,是家里对自己最好的人,心里就难受得紧,但有些事还是不得不提醒一下当家人。杨七哭得眼睛肿泡泡的,跟英王夫妇道:“祖母走了,我心里十分难过。但是,伤心归伤心,咱们办事要低调些。自从皇后娘娘过世,皇上行事越发让人心惊,多疑,喜怒无常。太子夫妇也是原形毕露,贪财好色,好大喜功,又爱嫉妒。”

英王收了悲伤,点点头:“皇上身体很不好,女色上又不节制,饮食上也放荡起来,早有中风之兆,我那个当御医的老亲家可跟我透露了。说不得,也就这两年的事,咱们家是要收敛些,静观以后。”

杨依依提议,表面上低调薄葬,以减轻帝王侧目。然后由英王牵头,家里不论男女,各出一份心意,以祖母的名义捐资,在华阴老家建一座以兰馨命名的学院,允许本族和乡亲们的子弟来就读。英王想一想就同意了,众兄弟姐妹也都是赞成的。英王出资最多,杨七紧跟其后,李夫人捐了很大的一笔钱,杨姑妈跟李夫人一样,陈夫人也不肯落于人后,咬牙捐出一笔钱,其他孩子也都慷慨解囊,事情还挺顺利的。

老夫人过世,太子与太子妃都亲往祭拜。皇子公主各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