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得漂亮极了。头发乌黑,发质好,发量还多。皮肤雪白,五官立体,身材圆润,会弹琵琶,擅唱江南小曲,很会察言观色,哄得武帝十分开心。再看人老珠黄的萧后,一脸哀怨的凤华夫人,就有些烦躁了。
船行到半路,武帝领着众人下船游玩,夜间宿在当地官员修建的豪华行宫中。那晚,凤华夫人失踪了。武帝大怒,命人寻找,渺无音信。后收拾凤华夫人的住处,在枕头套中发现一封短函:亡国公主,身娇命贱,日侍仇敌,生不如死。谋杀文帝,仇去一半,武帝失诺,吾心纷乱。大燕国颓,日薄西山,妾归山林,此心惟愿。帝妄后狂,臣佞民躁,江河日下,世族潜乱。缘分已尽,妾隐江湖,永生永世,不复相见。
武帝气得在寝室大发脾气,把茶壶、茶盏摔得粉碎,原先服侍凤华夫人的宫人们统统赐死。之后的回程,武帝也没心游乐了,很快就回到了洛阳。
武帝找六部官员了解情况,这才发现,北方的外族势力蠢蠢欲动,派遣进来的奸细煽动地方势力作乱,有几地已经建立了地方武装,四处扩充地盘呢。这些年,打仗多,又修河,修行宫,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各地报上来的户籍信息,人口锐减。含佳仓与回洛仓的粮食都消耗的差不多了,每年进仓的粮食还装不满三分之一,马上又要拨给军队,修河的民工。户部说有一半以上的民众家无恒产,吃不饱饭。
武帝很头痛,想了良久,或改动或增加了几条律法,有违反者,要重罚。
一,清查世家巨族,地方豪门的人丁、土地拥有情况,按实际情况向朝廷纳粮交税。隐丁逃税者,死罪。
二,完善婚姻法,增加生育机率。女满十五,男满十八必须婚配,如果家长不做,由官府成立的官媒机构负责强行婚配。四十岁以下寡妇必须择夫再嫁,不遵从者,官媒强配于戍边兵士。从二品以下官员,最多纳妾两名,多纳的必须放归。违反者,官职一捋到底。达官显贵,世族大户之间通婚,不能索要陪门财。违反者,陪门财充公,当事人责打五十板。
三,奖励农业生产和研究。发现利国利民的高产粮食种类,重赏。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培育优质粮种,地方逐级呈报,重奖。
旨达各地,地方官员心思各异,李圭找了杨七和尉迟殿臣商量。
李圭道:“陛下的举措从理论上来说,方向正确,实际上操作却有一定难处。”
尉迟殿臣道:“嗯,李大人言之有理。开科举这些年,寒门或平民出身的官员是在逐渐增多,但是,这些人一旦入士,很多都被拉拢逼迫,并入某股势力之中。说起切身利益,与他们归入那些达官显贵,豪门世族都是一起的。要查他们的财产,让他们依法缴粮纳税,就会成为他们的敌人。皇帝虽大,下面官员却是他最重要的支撑,没有这些人支撑,大厦将倾。”
李圭问:“清怡县主,你那边,不是种植了许多从海外来的粮食种类,捡些好的告知陛下呗。”
杨七对李圭翻了白眼:“咱们陛下要是个好的,我肯定早拿出来了。他们夫妻,是贪得无厌,爱推卸责任的主儿。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懂不懂?”
李圭忍不住摇摇头,半懂不懂。杨七笑道:“我虽有清怡县主的虚名,实际上只是个商人。在商言商,是要追求利益的。可是帝后两人,索取太多,回馈很少。尤其是萧后,恨不得现在就弄死我,吃我的绝户呢,不就是凭她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嘛。这样的朝廷,这样的帝后,我凭什么要尽心竭力地去扶持呢?”
李圭就有些不明白了:“皇后是有些过分了,但陛下还是满喜欢你的。你不是一直很巴结陛下,盼望着他当你的金大腿吗?”
杨七笑:“我的确需要他的庇佑,又看不上他的为人。故而,锦上添花的事可以做,吃喝玩乐都不大紧,他要些财帛我也认了。雪中送炭的事嘛,就算了。连我都知道,天下有一个道理至关重要,就是民以食为天。你让百姓吃饱穿暖,他们才会死心踏地跟你干。他不懂,我也不会提醒他。我们这位陛下,只想开疆拓土,史册留名。哪里管我们商人的难处,更不在意百姓的死活。”
尉迟殿臣皱眉:“七妹不要妄言,咱们的陛下还是很有想法的。他开创的科举制度,使得寒门与平民有了入士的机会。他命人修建的大运河,让南北漕运发展起来,必然是苦在现世,利在千秋。”
杨七听完笑了:“可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做嫁衣裳。”